裂隙岩体三维损伤流变模型研究及工程应用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 | 第12-21页 |
·损伤力学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7页 |
·裂隙岩体流变模型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7-19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裂隙岩体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 第21-51页 |
·引言 | 第21页 |
·损伤演化判据 | 第21-22页 |
·节理岩体的损伤流变本构模型 | 第22-42页 |
·岩体损伤张量 | 第22-28页 |
·节理岩体损伤流变本构方程 | 第28-42页 |
·FLAC3D的二次开发 | 第42-51页 |
·FLAC3D的基本特点 | 第42-43页 |
·FLAC3D的基本原理 | 第43-45页 |
·节理岩体损伤流变模型的三维差分形式 | 第45-48页 |
·程序流程 | 第48-51页 |
第三章 三维隧道算例 | 第51-65页 |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 第51-54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4-63页 |
·位移场特征分析 | 第54-57页 |
·应力场特征分析 | 第57-59页 |
·塑性区特征分析 | 第59-61页 |
·损伤演化区特征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5页 |
第四章 工程实际应用 | 第65-87页 |
·工程背景 | 第65-66页 |
·三维计算模型及相关参数 | 第66-70页 |
·计算范围和边界条件 | 第66-68页 |
·岩体节理参数 | 第68-69页 |
·流变参数选取 | 第69-70页 |
·开挖顺序 | 第7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70-85页 |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71-77页 |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80页 |
·塑性区计算结果分析 | 第80-83页 |
·损伤演化区分析 | 第83-85页 |
·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论结 | 第87页 |
·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3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