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inex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六种虫媒病毒方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总述 | 第11-17页 |
·虫媒病毒概况简介 | 第11页 |
·本研究中六种病毒简介 | 第11-13页 |
·虫媒病毒传统检测技术 | 第13-14页 |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 | 第14-17页 |
·原理 | 第14页 |
·优势 | 第14-15页 |
·应用 | 第15-17页 |
2 选题依据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30页 |
·病毒培养 | 第18-19页 |
·材料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19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 第19-21页 |
·材料 | 第19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19页 |
·配制溶液 | 第19-20页 |
·方法 | 第20-21页 |
·液相芯片技术 | 第21-30页 |
·材料 | 第21-22页 |
·主要配制试剂 | 第22页 |
·方法 | 第22-24页 |
·抗体偶联荧光微球及质控检测 | 第24-25页 |
·单因子检测方法及阳性判断 | 第25-26页 |
·检测条件的优化 | 第26-27页 |
·检测方法的评价 | 第27页 |
·多重体系单一病原体检测 | 第27页 |
·六种病原体检测系统的建立 | 第27-28页 |
·多重检测体系条件的优化 | 第28-29页 |
·液相芯片法与ELISA法的比较 | 第29-30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0-52页 |
·病毒培养 | 第30页 |
·抗体制备 | 第30-31页 |
·抗体纯化结果 | 第30页 |
·抗体筛选配对结果 | 第30-31页 |
·抗体结合位点验证结果 | 第31页 |
·液相芯片实验结果 | 第31-52页 |
·生物素标记抗体 | 第31-32页 |
·抗体偶联微球 | 第32-33页 |
·检测过程优化 | 第33-34页 |
·检测条件优化结果小结 | 第34页 |
·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34-38页 |
·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重复性检测结果 | 第39-41页 |
·多重体系单一病原体检测 | 第41-42页 |
·六种病原体同时检测结果 | 第42页 |
·六种病原体多重检测体系的优化结果 | 第42-47页 |
·ELISA法检测六种虫媒病毒的结果 | 第47-50页 |
·液相芯片与ELISA法灵敏度、特异性的比较 | 第50-52页 |
5 分析讨论 | 第52-58页 |
·抗体准备 | 第52-53页 |
·抗体筛选 | 第52页 |
·生物素标记抗体 | 第52-53页 |
·抗体偶联微球 | 第53页 |
·液相芯片检测条件优化 | 第53-55页 |
·偶联活化剂处理 | 第53-54页 |
·抗体稀释液选择 | 第54页 |
·检测时间的优化 | 第54页 |
·SA-PE用量 | 第54页 |
·生物素化羊抗鼠IgG | 第54-55页 |
·液相芯片检测结果 | 第55页 |
·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55页 |
·特异性检测结果 | 第55页 |
·重复性检测结果 | 第55页 |
·多重系统检测单一病原体 | 第55-56页 |
·六种病原体同时检测结果 | 第56页 |
·多重检测系统的优化 | 第56页 |
·液相芯片法与ELISA法比较 | 第56-57页 |
·展望 | 第57-58页 |
6 结论 | 第58-60页 |
·成功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 第58页 |
·完成了生物标记抗体 | 第58页 |
·完成了双抗体夹心模式的抗体配对 | 第58页 |
·完成了抗体偶联荧光微球 | 第58-59页 |
·建立了检测虫媒病毒的液相芯片法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