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目的 | 第12页 |
| ·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重点难点 | 第16-17页 |
| ·主要内容 | 第16页 |
| ·重点和难点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 ·土地利用和保护 | 第19页 |
| ·土地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 第19-20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及系统影响因素 | 第20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1页 |
| ·环境生态理论 | 第21页 |
| ·土地经济供给理论 | 第21-22页 |
| ·人地协调理论 | 第22页 |
| ·系统论 | 第22页 |
| ·稀缺论 | 第22-23页 |
| 3 黑龙江垦区耕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 | 第23-36页 |
| ·垦区自然条件 | 第23-24页 |
| ·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 | 第23-24页 |
| ·地形地貌条件 | 第24页 |
| ·气候条件 | 第24页 |
| ·土壤植被条件 | 第24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4页 |
|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4-27页 |
| ·垦区耕地利用情况分析 | 第27-36页 |
| ·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 第27-30页 |
| ·耕地资源利用情况 | 第30-34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中面临的问题 | 第34-36页 |
| 4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评价 | 第36-47页 |
| ·评价时段的选取 | 第36页 |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原则 | 第36页 |
| ·具体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6-37页 |
| ·评价方法 | 第37-42页 |
| ·指标数据赋值与标志值 | 第38页 |
| ·指标实际值的标准化 | 第38-39页 |
| ·权重的确定 | 第39-40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水平综合评定 | 第40-41页 |
| ·评价结果 | 第41-42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评判标准 | 第42页 |
| ·耕地可持续利用结果分析 | 第42-47页 |
| 5 促进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及建议 | 第47-51页 |
| ·加强耕地管理,保证科学发展用地需求 | 第47-48页 |
| ·加强“两化”管控 | 第47页 |
| ·切实保护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 第47-48页 |
| ·加强土地调查评价和监测,强化土地产权管理 | 第48页 |
| ·加强耕地利用管理 | 第48页 |
| ·强化耕地执法监察 | 第48-49页 |
| ·完善垦区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 第49-50页 |
| ·实施耕地生态管护制度,切实加强耕地的生态建设 | 第50-51页 |
| 6 结论 | 第51-52页 |
| ·研究成果 | 第51页 |
| ·不足之处 | 第51-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