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丹高效降解菌JBW4对硫丹污染土壤硫丹降解及去毒效应的影响
英文缩略表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1.引言 | 第12-25页 |
·硫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 第12页 |
·硫丹在环境中残留状况及毒性 | 第12-13页 |
·硫丹降解菌的筛选及菌种 | 第13-14页 |
·硫丹的微生物代谢途径 | 第14-16页 |
·降解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 | 第16-18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 第17页 |
·荧光定量 PCR 技术 | 第17-18页 |
·常用的研究土壤生态的方法 | 第18-21页 |
·土壤微生物量碳 | 第18-19页 |
·土壤酶实验 | 第19-21页 |
·常用的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 第21-22页 |
·蚕豆微核实验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2.材料与方法 | 第25-43页 |
·药品试剂 | 第25-26页 |
·仪器设备 | 第26-27页 |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土壤样品 | 第27页 |
·供试菌株和培养基 | 第27-28页 |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培养基 | 第27-28页 |
·降解菌的培养 | 第28页 |
·菌悬液的制备 | 第28页 |
·实验方法 | 第28-42页 |
·硫丹溶液的配制 | 第28页 |
·土壤的染毒 | 第28-29页 |
·土壤硫丹的提取与净化 | 第29页 |
·硫丹的测定 | 第29-30页 |
·GC 测定条件 | 第29页 |
·GC-MS 分析条件 | 第29-30页 |
·计算 | 第30-31页 |
·样品的定量方法 | 第30页 |
·降解方程的计算 | 第30-31页 |
·添加回收率计算 | 第31页 |
·变异系数计算 | 第31页 |
·土壤样品中硫丹降解率的计算 | 第31页 |
·DGGE 实验 | 第31-38页 |
·试剂配制 | 第31页 |
·土壤总 DNA 的提取 | 第31-33页 |
·PCR 扩增 | 第33-35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实验 | 第35-38页 |
·彗星实验 | 第38-40页 |
·试剂配制 | 第38-39页 |
·蚯蚓染毒 | 第39页 |
·蚯蚓体腔细胞提取 | 第39页 |
·彗星实验步骤 | 第39-40页 |
·观察和分析 | 第40页 |
·土壤酶的测定 | 第40-42页 |
·试剂配制 | 第40-41页 |
·土壤脲酶的测定 | 第41页 |
·土壤脱氢酶的测定 | 第41-42页 |
·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3.结果与分析 | 第43-59页 |
·土壤中硫丹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及其可靠性验证 | 第43-45页 |
·硫丹的气相色谱测定 | 第43-44页 |
·硫丹在土壤中添加回收率实验结果 | 第44-45页 |
·硫丹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 | 第45-47页 |
·细菌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 | 第47-50页 |
·土壤中总 DNA | 第47页 |
·第一轮细菌 16S rDNA PCR 扩增结果 | 第47-48页 |
·第二轮细菌 V3 PCR 扩增结果 | 第48页 |
·DGGE 结果 | 第48-50页 |
·降解前后遗传毒性的变化 | 第50-55页 |
·降解前后赤子爱胜蚓细胞 DNA 的损伤变化 | 第50-52页 |
·降解前后土壤酶活性变化 | 第52-55页 |
·降解前后土壤脲酶活性变化 | 第52-53页 |
·降解前后土壤脱氢酶活性变化 | 第53-55页 |
·降解产物 | 第55-59页 |
4.讨论 | 第59-65页 |
·硫丹的微生物降解 | 第59-60页 |
·降解菌JBW4在土壤中的定殖情况 | 第60-61页 |
·降解前后土壤遗传毒性变化 | 第61-62页 |
·降解前后土壤生态毒性变化 | 第62-64页 |
·硫丹微生物降解途径 | 第64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5.结论 | 第65-66页 |
6.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66-67页 |
7.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8.致谢 | 第72-73页 |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