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10页 |
| 摘要 | 第10-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非稳腔调腔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 ·人工调腔方法 | 第12-16页 |
| ·自动准直调整技术 | 第16-19页 |
| ·论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导引光近场干涉条纹形成机理与腔镜失调特性分析 | 第20-34页 |
| ·正支共焦非稳腔导引光输出近场干涉条纹形成机理~([17]) | 第20-24页 |
| ·正支共焦非稳腔的结构特点 | 第20页 |
| ·导引光近场干涉条纹形成机理 | 第20-24页 |
| ·正支共焦非稳腔的失调特性分析 | 第24-29页 |
| ·腔镜失调特性的几何光学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 ·腔镜失调特性的衍射积分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 ·腔镜失调情况下导引光近场干涉条纹的模拟 | 第29-32页 |
| ·小结 | 第32-34页 |
| 第三章 基于条纹图骨架线处理的调腔方法 | 第34-48页 |
| ·基于条纹图骨架线处理的调腔系统 | 第34-35页 |
| ·条纹图灰度化和滤波处理 | 第35-38页 |
| ·图像灰度化 | 第36页 |
| ·图像滤波处理 | 第36-38页 |
| ·条纹图骨架线提取方法 | 第38-40页 |
| ·条纹骨架线提取方法原理 | 第38-39页 |
| ·条纹骨架线提取结果 | 第39-40页 |
| ·条纹中心线位置的确定 | 第40-46页 |
| ·条纹骨架线位置确定方的原理 | 第41-44页 |
| ·实际条纹骨架线椭圆检测结果 | 第44-46页 |
| ·条纹偏移量的计算 | 第46-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基于灰度投影的谐振腔调腔方法 | 第48-57页 |
| ·基于灰度投影的条纹图处理方法原理 | 第48-50页 |
| ·基于条纹图灰度投影方法流程 | 第50-51页 |
| ·基于条纹图灰度投影的调腔系统 | 第50页 |
| ·基于条纹图灰度投影的调腔方法流程 | 第50-51页 |
| ·条纹图图像预处理 | 第51-52页 |
| ·条纹图灰度投影曲线极值的提取 | 第52-55页 |
| ·投影曲线峰谷值判定方法 | 第52-53页 |
| ·曲线极值提取时干扰的排除 | 第53页 |
| ·投影曲线极值的亚像素坐标提取 | 第53-55页 |
| ·条纹对称度评价函数的构造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基于灰度投影的调腔方法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68页 |
| ·灰度投影方法条纹图处理实验 | 第57-63页 |
| ·模拟2 级整像素偏移量条纹图的处理实验 | 第57-59页 |
| ·模拟3 级整像素偏移量条纹图的处理实验 | 第59-60页 |
| ·模拟3 级整像素不同方向偏移量条纹图的处理实验 | 第60-61页 |
| ·模拟3 级亚像素偏移量条纹图的处理实验 | 第61-63页 |
| ·实验调腔系统及器件参数 | 第63-64页 |
| ·人工调腔方法的精度分析 | 第64-65页 |
| ·人工调腔方法步骤 | 第64页 |
| ·精度测量 | 第64-65页 |
| ·灰度投影方法辅助调腔实验 | 第65-67页 |
| ·基于条纹图灰度投影的调腔方法的特点分析 | 第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结束语 | 第68-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