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研究的缘起 | 第9-10页 |
·研究对象的界定与选择 | 第10-13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9页 |
2 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图景素描 | 第19-69页 |
·自由主义时政周刊在战后兴起的政治文化背景 | 第19-29页 |
·自由主义的复苏与《客观》 | 第29-37页 |
·自由主义的发展与《观察》《世纪评论》《时与文》 | 第37-49页 |
·自由主义转向后的重振与《周论》《新路》《大学评论》 | 第49-62页 |
·自由主义的沉寂与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终结 | 第62-69页 |
3 力主"中间路线":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中心议题 | 第69-106页 |
·"中国往何处去"引出的中心议题 | 第69-76页 |
·"中间路线"宣传的展开 | 第76-87页 |
·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对国评论 | 第87-97页 |
·基于"中间派"立场的对共评论 | 第97-106页 |
4 "中间派"的左倾: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转向 | 第106-148页 |
·政治控制渐紧与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抗争 | 第106-120页 |
·自由主义时政周刊"中间路线"宣传的式微 | 第120-128页 |
·失常的政治与对国民党普遍悲观的政论 | 第128-137页 |
·对共持论的转向与报道解放区军民的通讯增多 | 第137-148页 |
5 合谋革新政治: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改良之路 | 第148-199页 |
·改良之路:新"第三方面"的迫切需求 | 第148-154页 |
·"新路"的找寻:《新路》周刊 | 第154-166页 |
·"新生"的梦想:《大学评论》 | 第166-177页 |
·"改造"的呼吁:《周论》 | 第177-189页 |
·自由主义的重申:《时与文》《世纪评论》与《观察》 | 第189-199页 |
6 战后中国自由主义时政周刊在大陆的终结 | 第199-237页 |
·政治控制加剧与国统区舆论空间的逼仄 | 第199-211页 |
·战后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经济困境 | 第211-219页 |
·左翼与中共对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批判 | 第219-227页 |
·中共的争取与自由主义时政周刊的"一边倒" | 第227-237页 |
结束语:一场没有结束的梦 | 第237-240页 |
致谢 | 第240-241页 |
附表一:《客观》作者群 | 第241-242页 |
附表二:《观察》作者群 | 第242-244页 |
附表三:《时与文》作者群 | 第244-246页 |
附表四:《世纪评论》作者群 | 第246-248页 |
附表五:《周论》作者群 | 第248-249页 |
附表六:《新路》周刊作者群 | 第249-250页 |
附表七:《大学评论》作者群 | 第250-251页 |
参考文献 | 第251-261页 |
附录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2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