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8页 |
|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数据重建 | 第12-14页 |
| ·影响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因子 | 第14-15页 |
|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 | 第15-16页 |
| ·中国过去千年气候变化研究 | 第16-18页 |
| ·论文拟研究的问题和内容安排 | 第18-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 第二章 模式、数值试验方案及资料 | 第26-49页 |
| ·过去千年数值模拟模式与试验方案及资料 | 第26-37页 |
| ·NCAR CCSM2.0.1模式简介 | 第26-29页 |
| ·模拟试验设计 | 第29-31页 |
| ·模式模拟能力检验 | 第31-37页 |
| ·全新世气候数值模拟模式与试验方案 | 第37-45页 |
| ·CLIMBER-2模式简介 | 第37-39页 |
| ·模拟试验设计 | 第39-41页 |
| ·模式模拟能力检验 | 第41-45页 |
| ·分析方法 | 第45-46页 |
| ·经验正交函数分析(EOF) | 第45-46页 |
| ·小波分析 | 第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第三章 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外部强迫的响应 | 第49-72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SVGCM模拟结果与重建数据比较 | 第50-63页 |
| ·过去千年北半球温度变化特征 | 第50-52页 |
| ·过去千年中国温度与降水变化特征 | 第52-57页 |
|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区域特征 | 第57-63页 |
| ·过去千年气候变化对外部强迫变化响应的分析 | 第63-67页 |
| ·总结、讨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第四章 过去千年中国东部气候变化对大的火山活动的响应及机制分析 | 第72-85页 |
| ·引言 | 第72页 |
| ·研究方法和资料 | 第72-75页 |
| ·过去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对大火山活动的响应及机制分析 | 第75-80页 |
| ·观测数据结果 | 第80-81页 |
| ·总结、讨论与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过去千年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模拟及对中国东部气候的影响 | 第85-96页 |
| ·引言 | 第85-87页 |
| ·过去千年PDO变化特征 | 第87-90页 |
| ·过去千年PDO对中国东部气候变化的影响 | 第90-93页 |
| ·总结、讨论与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6页 |
| 第六章 青藏高原冰雪覆盖率不同增长方式对全新世亚非季风区气候变化的影响 | 第96-111页 |
| ·引言 | 第96-97页 |
| ·中全新世夏季温度与降水变化 | 第97-98页 |
| ·全新世整个时段亚非季风区气候变化 | 第98-102页 |
| ·青藏高原冰雪覆盖影响全新世北非和南亚气候变化的分析 | 第102-106页 |
| ·总结、讨论与展望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11-113页 |
| ·展望 | 第113-115页 |
| 附录 | 第115-124页 |
| 致谢 | 第124-126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