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4-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6-55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模型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16-20页 |
| ·桥墩模型试件设计 | 第17-19页 |
| ·桥墩模型试件制作 | 第19-20页 |
| ·材料性能试验 | 第20-21页 |
| ·混凝土 | 第20-21页 |
| ·钢筋 | 第21页 |
| ·试验加载制度与装置 | 第21-25页 |
| ·试验加载制度及步骤 | 第22-24页 |
| ·试验加载装置 | 第24-25页 |
| ·测试方案及仪器设备 | 第25-27页 |
| ·应变测试 | 第25-27页 |
| ·位移测试 | 第27页 |
| ·桥墩模型变形、裂缝和破坏形态 | 第27-36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模型的滞回特征 | 第36-40页 |
| ·模型试件的滞回曲线 | 第36-38页 |
| ·模型试件的骨架曲线分析 | 第38-40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性能分析 | 第40-50页 |
| ·屈服、极限荷载及位移延性系数的确定 | 第40-43页 |
| ·强度退化特性 | 第43-45页 |
| ·刚度退化特性 | 第45-48页 |
| ·耗能能力分析 | 第48-50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试验结果综合分析与评估 | 第50-53页 |
| ·墩顶极限水平荷载极差分析 | 第50-51页 |
| ·位移延性系数极差分析 | 第51-52页 |
| ·累计耗能能力极差分析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 第三章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恢复力模型研究 | 第55-78页 |
| ·引言 | 第55-56页 |
| ·典型的恢复力模型 | 第56-58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截面弯矩-曲率分析 | 第58-64页 |
| ·截面分析采用的材料本构关系 | 第58-62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截面弯矩-曲率分析结果 | 第62-64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的骨架曲线模型 | 第64-70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的试验结果及参数回归分析 | 第64-66页 |
| ·骨架曲线模型的提出 | 第66-68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模型骨架曲线的计算步骤 | 第68页 |
| ·理论骨架曲线和试验结果对比 | 第68-70页 |
| ·圆端形空心桥墩模型的卸载刚度和再加载刚度 | 第70-76页 |
| ·卸载刚度K_u的确定 | 第70-73页 |
| ·再加载刚度K_r的确定 | 第73-76页 |
| ·滞回准则 | 第76-77页 |
| ·加载规则 | 第76页 |
| ·卸载规则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四章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第78-98页 |
| ·引言 | 第78页 |
|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78-85页 |
| ·无约束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 第79页 |
| ·核心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 第79-80页 |
| ·混凝土受拉本构关系 | 第80-81页 |
| ·混凝土塑性损伤特性 | 第81-85页 |
|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85-86页 |
| ·ABAQUS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86-87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及网格划分 | 第86-87页 |
| ·模型的边界条件与施加荷载 | 第87页 |
| ·ABAQUS有限元计算结果 | 第87-90页 |
| ·骨架曲线 | 第87-88页 |
| ·桥墩模型墩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 | 第88-90页 |
|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参数分析 | 第90-96页 |
| ·基于延性性能的抗震设计 | 第90页 |
|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抗震参数分析 | 第90-94页 |
| ·高速铁路圆端形空心桥墩配筋建议 | 第94-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 ·研究结论 | 第98-99页 |
| ·展望 | 第99-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7页 |
| 致谢 | 第107-10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