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利阳气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 提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理论探讨 | 第9-12页 |
| 一、古代医家对鼻鼽的认识 | 第9-10页 |
| 二、本课题理论依据 | 第10-12页 |
| 临床研究 | 第12-23页 |
| 一、研究对象 | 第12-13页 |
| (一)病例来源 | 第12页 |
| (二)诊断标准 | 第12页 |
| (三)临床病例选择标准 | 第12-13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 (一)分组方法 | 第13页 |
| (二)治疗方案 | 第13-14页 |
| (三)观察指标 | 第14页 |
| (四)观察方法 | 第14页 |
| (五)评分标准 | 第14-15页 |
| (六)疗效评定标准 | 第15-16页 |
| (七)统计方法 | 第16页 |
| 三、研究结果 | 第16-21页 |
| (一)描述性统计 | 第16-19页 |
| (二)指标比较 | 第19-21页 |
| 四、结论 | 第21-23页 |
| 讨论 | 第23-34页 |
| 一、祖国医学关于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第23-26页 |
| (一)鼻鼽的概念 | 第23页 |
| (二)鼻鼽的病因病机探讨 | 第23-25页 |
| (三)鼻鼽的治疗 | 第25-26页 |
| 二、当代医家对于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第26-28页 |
| (一)病因病机 | 第26页 |
| (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 第26-28页 |
| 三、现代医学对于变应性鼻炎的认识 | 第28-31页 |
| (一)变应性鼻炎的概念及发病机制 | 第28-29页 |
| (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 第29-31页 |
| 四、益肺调血汤、清热通阳汤的组方依据及分析 | 第31-32页 |
| 五、问题与展望 | 第32-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 综述 | 第38-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 附录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47页 |
| 发表论文 | 第47-50页 |
| 详细摘要 | 第50-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