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避法律问题研究--以多哈回合谈判为视角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2页 |
·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写作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2 反规避基本问题解析 | 第12-21页 |
·反规避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4页 |
·反规避制度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规避行为的具体方式 | 第14-15页 |
·反规避的基本模式 | 第15-16页 |
·反规避制度的合法性辨析 | 第16-19页 |
·反规避制度的合理性辨析 | 第19-21页 |
3 反规避议题谈判的历史发展 | 第21-28页 |
·欧美反规避立法实践对反规避议题谈判的推动 | 第21-23页 |
·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关于反规避议题的争论 | 第23-25页 |
·《邓克尔草案》中的反规避条款 | 第25-28页 |
4 多哈反规避议题谈判的进展 | 第28-38页 |
·主要谈判方关于反规避议题的立场和观点 | 第28-33页 |
·美国作为反规避倡导者的立场和观点 | 第29-31页 |
·其他反规避支持派的立场和提案 | 第31-33页 |
·《主席案文》中的反规避条款 | 第33-36页 |
·多哈回合反规避谈判的前景展望 | 第36-38页 |
5 多哈反规避谈判对中国反规避立法的启示和对策 | 第38-47页 |
·中国在反规避谈判中的立场选择 | 第38-40页 |
·中国在反规避谈判中的利益分析 | 第38-39页 |
·中国应采取的谈判立场 | 第39-40页 |
·中国反规避立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40-42页 |
·完善中国反规避立法的思考和建议 | 第42-47页 |
·对中国反规避立法的原则性思考 | 第42-43页 |
·完善中国反规避立法的建议 | 第43-47页 |
6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