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浮动抵押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1 浮动抵押制度的基本理论概述 | 第11-21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 第11-13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概念 | 第11-12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特征 | 第12-13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发展轨迹 | 第13-17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雏形 | 第13-14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形成 | 第14-15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发展 | 第15页 |
·浮动抵押制度在大陆法系国家的移植 | 第15-17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价值分析 | 第17-21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优越性 | 第17-19页 |
·浮动抵押制度的局限性 | 第19-21页 |
2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立法现状与检讨 | 第21-27页 |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立法现状 | 第21-23页 |
·我国《物权法》的相关规定 | 第21-22页 |
·其它法律的相关规定 | 第22-23页 |
·我国动产浮动抵押制度的检讨 | 第23-27页 |
·制度本身的缺陷 | 第23-24页 |
·立法上的不足 | 第24-25页 |
·操作上的困难 | 第25-26页 |
·信用环境的风险 | 第26-27页 |
3 从比较法视角解读我国的浮动抵押制度 | 第27-43页 |
·浮动抵押的设立 | 第27-35页 |
·浮动抵押的主体 | 第27-30页 |
·浮动抵押的客体范围 | 第30-32页 |
·浮动抵押的登记 | 第32-35页 |
·浮动抵押的实现 | 第35-43页 |
·浮动抵押的确定 | 第36-38页 |
·浮动抵押的优先权 | 第38-39页 |
·浮动抵押的执行 | 第39-43页 |
4 我国浮动抵押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3-50页 |
·从立法上完善浮动抵押的相关内容 | 第43-47页 |
·适时压缩主体、适当拓宽客体范围 | 第43-44页 |
·响应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 第44页 |
·明确浮动抵押权受偿顺序 | 第44-45页 |
·完善浮动抵押权登记制度 | 第45-46页 |
·借鉴并引进浮动抵押接管人制度 | 第46-47页 |
·对抵押权人利益保护的制度设计 | 第47-50页 |
·谨慎允许自力救济作为公力救济的补充 | 第47-48页 |
·采用混合担保方式以降低风险 | 第48页 |
·赋予浮动抵押权人维护自我利益的适度权利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