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近平滑假丝酵母立体选择性还原酶表达、结构解析与改造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43页
   ·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的研究概况第16-17页
   ·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催化体系第17-22页
     ·氧化还原酶体系的认识第17页
     ·氧化还原酶的基因克隆及表达第17-18页
     ·氧化还原酶基因的优化表达第18-20页
     ·氧化还原酶的纯化、酶学性质及亚细胞定位第20-21页
     ·氧化还原酶的辅酶选择性及辅酶再生第21-22页
   ·脱氢酶(还原酶)的结构与功能第22-34页
     ·脱氢酶的分类第22-24页
     ·短链脱氢酶序列分析比较第24页
     ·短链脱氢酶的亚类第24-26页
     ·短链脱氢酶的单体结构第26-29页
     ·短链脱氢酶的催化功能和理性改造第29-34页
   ·蛋白质晶体学的研究进展第34-38页
     ·蛋白质结构解析的主要步骤第34-35页
     ·蛋白质结晶第35-36页
     ·相位的确定第36-37页
     ·结构修正第37-38页
     ·模型质量分析结构修正第38页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38-43页
     ·本研究所用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的背景第38-39页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第39-40页
     ·本课题研究思路与内容第40-42页
     ·论文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第42-43页
第二章 (R)-羰基还原酶的密码子优化表达和理化性质研究第43-61页
   ·前言第43-44页
   ·材料与方法第44-52页
     ·菌种和质粒第44页
     ·培养基第44页
     ·主要试剂第44-45页
     ·主要仪器第45-46页
     ·(R)-羰基还原酶密码子优化基因的克隆第46-49页
     ·(R)-羰基还原酶的诱导表达第49页
     ·酶的纯化第49-50页
     ·目的蛋白的质谱分析第50页
     ·酶活力测定第50-51页
     ·重组菌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51页
     ·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蛋白形态第51页
     ·超速离心分析第51-52页
     ·圆二色谱(CD)分析第52页
     ·荧光色谱分析第52页
   ·结果第52-59页
     ·密码子优化基因的克隆第52-53页
     ·密码子优化提高蛋白表达水平第53-54页
     ·重组(R)-羰基还原酶的纯化第54-55页
     ·酶蛋白质谱和聚合态分析第55-56页
     ·密码子优化提高酶的生物转化能力第56页
     ·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分析酶蛋白分子形态第56-57页
     ·辅酶诱导酶蛋白构象的变化第57-58页
     ·酶对NAD+和NADH 具有不同亲和性第58-59页
   ·讨论第59-60页
   ·小结第60-61页
第三章 (R)-和(S)-羰基还原酶在酿酒酵母中的功能表达和亚细胞定位第61-71页
   ·前言第61页
   ·材料与方法第61-66页
     ·菌种第61页
     ·培养基第61页
     ·主要试剂第61-62页
     ·主要仪器第62-63页
     ·重组酿酒酵母的构建第63-65页
     ·重组蛋白的SDS-PAGE 分析第65页
     ·酿酒酵母重组蛋白的纯化第65页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第65页
     ·酶活力及蛋白含量的测定第65页
     ·重组菌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65-66页
   ·结果第66-69页
     ·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6页
     ·融合基因与pYX212 载体的连接第66-67页
     ·两种羰基还原酶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第67页
     ·两种酿酒酵母重组型羰基还原酶的纯化第67-68页
     ·重组细胞高效催化不对称转化反应第68-69页
     ·两种羰基还原酶的亚细胞定位第69页
   ·讨论第69-70页
   ·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R)-和(S)-羰基还原酶在毕赤氏酵母中的高效表达及一步法纯化策略第71-86页
   ·前言第71页
   ·材料与方法第71-76页
     ·菌种与质粒第71-72页
     ·培养基第72页
     ·主要试剂第72页
     ·主要仪器第72-73页
     ·重组毕赤氏酵母的构建第73-74页
     ·重组毕赤氏酵母的优化表达第74-75页
     ·重组蛋白的SDS-PAGE 分析第75页
     ·毕赤氏酵母重组蛋白的纯化第75页
     ·酶活力及蛋白含量的测定第75页
     ·Western 杂交第75-76页
   ·结果第76-84页
     ·重组质粒 pPIC9K-his6-rcr 的构建第76-77页
     ·毕赤氏酵母阳性克隆的选择第77页
     ·6×Histidine 融合蛋白在毕赤氏酵母中的优化表达第77-80页
     ·从培养液中高效分离纯化出重组目标蛋白第80-81页
     ·以2-羟基苯乙酮为底物的酶活性的确定第81-82页
     ·不同的pH 值对酶催化2-羟基苯乙酮还原反应的影响第82-83页
     ·少量的ZnCl_2 较好地促进(R)-羰基还原酶的转化效率第83-84页
   ·讨论第84-85页
   ·小结第85-86页
第五章 (R)、(S)-羰基还原酶和嘧啶核苷酸转氢酶偶联一步法催化(S)-苯基乙二醇第86-98页
   ·前言第86-87页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菌种与质粒第87页
     ·培养基第87页
     ·主要试剂第87页
     ·主要仪器第87-88页
     ·菌体培养及其基因组DNA 的提取第88页
     ·(R)-和(S)-羰基还原酶基因的克隆第88-89页
     ·嘧啶核苷酸转氢酶A 亚基(PNTA)和B 亚基(PNTB)基因序列的扩增第89-90页
     ·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第90页
     ·重组菌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90页
   ·结果第90-95页
     ·四个目的基因的克隆第90-91页
     ·表达质粒的构建第91-94页
     ·四种目标酶的表达第94-95页
     ·重组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95页
   ·讨论第95-96页
   ·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S)-羰基还原酶的晶体生长与结构解析第98-116页
   ·前言第98页
   ·材料与方法第98-103页
     ·菌种第98页
     ·培养基第98-99页
     ·主要试剂第99页
     ·主要仪器第99-100页
     ·(S)-羰基还原酶基因的克隆第100-101页
     ·(S)-羰基还原酶的诱导表达分析第101页
     ·酶的纯化第101-102页
     ·酶活力测定第102页
     ·重组菌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102页
     ·蛋白样品的预处理第102-103页
     ·蛋白结晶条件的筛选和优化第103页
     ·衍射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第103页
     ·晶体结构的解析和修正第103页
   ·结果第103-114页
     ·(S)-羰基还原酶蛋白的表达与纯化第103-105页
     ·重组(S)-羰基还原酶的结晶筛选与优化第105-106页
     ·衍射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第106页
     ·分子置换法解析(S)-羰基还原酶的母体晶体结构第106-107页
     ·(S)-羰基还原酶的母体晶体结构分析第107-114页
   ·讨论第114页
   ·小结第114-116页
第七章 (S)-羰基还原酶结构中关键氨基酸位点的功能研究第116-129页
   ·前言第1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16-121页
     ·菌种第116页
     ·培养基第116页
     ·主要试剂第116页
     ·主要仪器第116-118页
     ·(S)-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的克隆第118-119页
     ·(S)-羰基还原酶突变体蛋白的诱导表达分析第119页
     ·酶的纯化第119-120页
     ·酶活力测定第120页
     ·重组菌细胞催化不对称转化第120页
     ·酶动力学研究第120页
     ·圆二色谱第120页
     ·超速分析第120页
     ·荧光退火分析第120-121页
   ·结果第121-127页
     ·(S)-羰基还原酶突变体蛋白表达与纯化第121页
     ·(S)-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功能验证第121-123页
     ·保守的Ser-Tyr-Lys 催化三元区域对催化是必需的第123页
     ·N 末端的肽段起着平衡(S)-羰基还原酶低聚体的作用第123-126页
     ·四聚体对(S)-羰基还原酶酶活不是必需的第126-127页
   ·讨论第127页
   ·小结第127-129页
第八章 定点突变改变(S)-羰基还原酶的辅酶特异性和酮还原的立体选择性研究第129-145页
   ·前言第129-130页
   ·材料与方法第130-134页
     ·菌种与质粒第130-131页
     ·培养基第131页
     ·主要试剂第131页
     ·主要仪器第131页
     ·(S)-羰基还原酶突变体基因的克隆第131-132页
     ·突变基因与表达载体pET21c 的连接第132-133页
     ·(S)-羰基还原酶的诱导表达分析第133页
     ·酶的纯化第133页
     ·酶活力测定与动力学分析第133页
     ·蛋白含量的测定第133页
     ·酶催化不对称转化反应第133页
     ·超速离心分析第133页
     ·圆二色谱分析第133页
     ·温度和尿素变性分析第133-134页
     ·荧光色谱分析第134页
   ·结果第134-143页
     ·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的过量表达和纯化第134-135页
     ·定点突变改变酶催化酮还原产物的空间选择性第135-137页
     ·动力学特性表明 S67D/H68D 酶改变了辅酶的依赖性第137-138页
     ·双位点突变 S67D/H68D 不改变酶蛋白的折叠合及构象稳定性第138-142页
     ·不同的辅酶对野生型酶和突变体 S67D/H68D 具有不同的保护作用第142-143页
   ·讨论第143-144页
   ·小结第144-145页
主要结论第145-148页
论文创新点第148-149页
致谢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4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含待发表)论文及成果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FR抑制剂C225联合奈达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下一篇:S100A4单克隆抗体联合紫杉醇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