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甲烷 | 第10页 |
·甲烷氧化菌 | 第10-11页 |
·PHB结构、性质及应用 | 第11-12页 |
·PHB的结构 | 第11-12页 |
·PHB的性质 | 第12页 |
·PHB的应用 | 第12页 |
·微生物生产PHB的近期发展 | 第12-15页 |
·纯菌种合成法 | 第13页 |
·混合菌种合成法 | 第13-15页 |
·开放式培养 | 第15页 |
·本课题来源、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5-16页 |
·课题来源、研究意义 | 第15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开放条件下高PHB含量的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 | 第16-29页 |
·引言 | 第16页 |
·实验材料仪器 | 第16-17页 |
·实验材料 | 第16-17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7页 |
·实验方法 | 第17-18页 |
·培养基配方 | 第17-18页 |
·丰盛阶段(feast phase)培养方法 | 第18页 |
·饥饿阶段(famine phase)培养方法 | 第18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18-19页 |
·细胞生长量的测定 | 第18页 |
·PHB的定量分析 | 第18页 |
·PHB的快速检测法 | 第18-19页 |
·甲烷为碳源时细胞的生长与MMO活性 | 第1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7页 |
·硫酸降解法测定胞内PHB的含量结果 | 第19-20页 |
·丰盛和饥饿阶段胞内PHB含量变化 | 第20页 |
·高产PHB的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富集 | 第20-23页 |
·开放条件下细胞的生长特性 | 第23页 |
·开放条件下富集的甲烷氧化菌群生长及合成PHB的稳定性 | 第23-24页 |
·不同菌种积累PHB含量的比较 | 第24-26页 |
·气相色谱测定MMO活性证明混合菌中含有甲烷氧化菌 | 第26-27页 |
·甲烷为碳源不同菌种的酶活情况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3 甲烷氧化混合菌群的特性研究及其分离纯化 | 第29-48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实验材料、仪器 | 第30-31页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菌株及其培养 | 第31-32页 |
·甲烷氧化混合菌培养基的配置 | 第31页 |
·甲烷氧化混合菌的培养 | 第31-32页 |
·纯种分离及鉴定 | 第32-33页 |
·甲烷为碳源培养方法的建立 | 第32页 |
·固体培养基的制备 | 第32页 |
·接种固体培养基 | 第32-33页 |
·接种后固体培养基的培养 | 第33页 |
·菌种划线分离 | 第33页 |
·16S rDNA序列分析 | 第33页 |
·甲烷单加氧酶MMO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生物量测定 | 第33页 |
·细胞生长与MMO活性 | 第33-34页 |
·甲烷氧化菌积累PHB的测定 | 第34页 |
·PHB的提取 | 第34页 |
·PHB含量的测定 | 第3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生长曲线 | 第34-35页 |
·MMO活性的测定 | 第35-36页 |
·丙烯生物转化生成环氧丙烷 | 第36页 |
·甲烷氧化混合菌中菌群结构的解析 | 第3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甲烷氧化混合菌发酵培养体系的建立 | 第48-55页 |
·引言 | 第48页 |
·实验器材与仪器 | 第48-50页 |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仪器与主要试剂 | 第49页 |
·菌种来源及培养基组成 | 第49页 |
·实验设计方法 | 第49-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4页 |
·模拟连续发酵培养方式的细胞生长动力学与PHB积累研究 | 第50-53页 |
·一段式模拟发酵罐发酵生产PHB方法的研究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