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正视野下对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思考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序言 | 第7-8页 |
一、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原因及理论依据 | 第8-14页 |
(一)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产生的原因 | 第9-13页 |
1、 证人拒证的现状与影响 | 第9-11页 |
2、 证人拒证的原因 | 第11-13页 |
(1)从心理学视角看证人拒证原因 | 第11-12页 |
(2)危害证人的行为是证人拒证的主要原因 | 第12-13页 |
(二) 建立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法理依据 | 第13-14页 |
二、 英、美、南非等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与实践 | 第14-17页 |
(一) 刑事证人保护范围的界定 | 第15页 |
(二) 刑事证人保护的前提条件 | 第15-16页 |
(三) 刑事证人保护的主体 | 第16页 |
(四) 刑事证人保护的手段 | 第16-17页 |
三、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 | 第17-20页 |
(一) 对刑事证人保护对象规定的不足 | 第17-18页 |
(二) 刑事证人保护机构的职责不明 | 第18-19页 |
1、 刑事证人保护机构分工不清 | 第18页 |
2、 缺乏保护不力的责任追究制度 | 第18-19页 |
(三) 缺乏对刑事证人具体保护措施的规定 | 第19-20页 |
四、 完善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构思 | 第20-32页 |
(一) 刑事证人保护范围的合理划定 | 第21-22页 |
(二) 明确刑事证人的保护机构及其相应的责任 | 第22-23页 |
(三) 刑事证人保护的具体措施 | 第23-32页 |
1、 一般保护措施 | 第23-26页 |
2、 特殊保护措施 | 第26-27页 |
3、 证人的辅助保护措施 | 第27-29页 |
4、 建立民间证人服务组织 | 第29-32页 |
(1)英国部门间证人保护计划及其启示 | 第29-31页 |
(2)建立我国民间证人服务组织 | 第31-32页 |
结论 | 第32-34页 |
注释 | 第34-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