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 | 第9-11页 |
第一节 本文论述范围内的“有限责任公司” | 第9页 |
第二节 小股东与大股东概念之界定 | 第9-10页 |
第三节 股东盈余分配权的概念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盈余分配权保护的必要性及其理论根据 | 第11-16页 |
第一节 公司盈余分配权保护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一、公司的营利性特征所决定 | 第11页 |
二、避免出现公司僵局的需要 | 第11-12页 |
三、增强投资者信心的需要 | 第12页 |
第二节 小股东盈余分配权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一、股东合理期待理论 | 第12-13页 |
二、股东平等理论 | 第13-14页 |
三、权利救济理论 | 第14页 |
四、控制股东诚信义务理论 | 第14-16页 |
第三章 小股东盈余分配权受侵害的表现形式及原因 | 第16-20页 |
第一节 小股东盈余分配权受侵害的表现形式 | 第16-17页 |
一、剥夺小股东对公司经营情况的知情权 | 第16页 |
二、大股东拒绝分配公司盈余 | 第16页 |
三、大股东滥用权利非法侵占公司利润 | 第16页 |
四、小股东被排挤出管理层甚至被排挤出公司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盈余分配权受侵害的原因分析 | 第17-20页 |
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封闭性兼人合性 | 第17-18页 |
二、资本多数决原则的滥用 | 第18页 |
三、对公司章程的普遍漠视 | 第18-19页 |
四、现行立法存在问题 | 第19-20页 |
第四章 我国现行公司法制度框架下小股东盈余分配权救济途径分析 | 第20-25页 |
第一节 我国司法实践中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案件性质分析 | 第20-21页 |
一、直接起诉要求分配公司盈余的法律基础缺失 | 第20页 |
二、司法实践中对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案件的范围界定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提起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之诉以外的救济途径分析 | 第21-25页 |
一、提起公司知情权之诉 | 第21-22页 |
二、亲自召集和主持股东会就利润分配作出决议 | 第22页 |
三、提起解散公司之诉 | 第22-23页 |
四、提起股份回购请求权之诉 | 第23页 |
五、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 第23-24页 |
六、提起董事会、股东会决议无效之诉 | 第24页 |
七、在章程中对盈余分配作出特别约定 | 第24-25页 |
第五章 国外小股东盈余分配权保护制度及借鉴意义 | 第25-33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相关制度 | 第25-28页 |
一、投票协议 | 第25页 |
二、股东协议 | 第25-26页 |
三、强制红利分派制度 | 第26-27页 |
四、强制解散公司令 | 第27页 |
五、美国公司法中的异议股东股份评估权制度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股东的受信义务----英美法上的考察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德国法上的考察 | 第29-31页 |
一、股东的忠实义务 | 第29-31页 |
二、保障一定股息和红利的强制性规定 | 第31页 |
第四节 公司状况调查权 | 第31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六章 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小股东盈余分配权保护制度构建 | 第33-39页 |
第一节 构建盈余分配保护的契约性安排制度 | 第33-36页 |
一、在公司章程中作相应的安排保障盈余分配权 | 第33-34页 |
二、确立公司附属章程制度 | 第34-35页 |
三、签订股东协议保障盈余分配权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完善异议股东股份回购请求权中的股份购买价格确定机制 | 第36页 |
一、规定公司的先履行义务 | 第36页 |
二、确立司法评估程序为确定股份购买价格的最后渠道 | 第36页 |
第三节 引入强制分配股利之诉 | 第36-39页 |
一、引入强制分配股利之诉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二、我国确立强制分配股利之诉的合理性 | 第37-38页 |
三、强制分配股利之诉的制度设计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详细摘要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