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既判力的理论结构 | 第8-22页 |
(一) 涵义、本质与作用 | 第8-16页 |
(二) 构成要件与效力范围 | 第16-22页 |
二、既判力与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冲突 | 第22-31页 |
(一) 再审立法指导思想与既判力确定力的冲突 | 第23-25页 |
(二) 法院作为发动再审程序的主体与既判力拘束力的冲突 | 第25-26页 |
(三) 检察院发动再审程序与既判力原则及理论基础的冲突 | 第26-28页 |
(四) 当事人申请再审与既判力原则的冲突 | 第28-29页 |
(五) 我国民事再审事由与既判力的相背性 | 第29-31页 |
三、既判力与我国民事再审制度的衡平 | 第31-41页 |
(一) 再审立法指导思想的重构 | 第31-33页 |
(二) 完善再审程序的启动方式 | 第33-37页 |
(三) 严格限制再审事由 | 第37-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