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用燃料、润滑料论文--其他行车材料论文

不同材质无硅防冻液的缓蚀行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7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材料的发展历程第18-22页
        1.2.1 铸铁、碳钢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18-19页
        1.2.2 铜合金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19-20页
        1.2.3 铝合金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20页
        1.2.4 镁合金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20-21页
        1.2.5 钛合金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21页
        1.2.6 新型复合材料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应用第21-22页
    1.3 防冻液基础溶液组成的发展历程第22-24页
        1.3.1 水及无机盐溶液型防冻液第22-23页
        1.3.2 有机醇类防冻液第23-24页
    1.4 防冻液中常用缓蚀剂和添加剂第24-26页
        1.4.1 防冻液中常用缓蚀剂第24-25页
        1.4.2 防冻液中常用添加剂第25-26页
    1.5 防冻液的制定标准第26页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第27-35页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7-29页
        2.1.1 实验材料第27-28页
        2.1.2 实验仪器第28-29页
    2.2 实验方法第29-32页
        2.2.1 正交试验第29-30页
        2.2.2 腐蚀失重实验第30-31页
        2.2.3 电化学实验第31-32页
    2.3 测试方法第32-35页
        2.3.1 金相显微镜测试第32页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第32-33页
        2.3.3 能谱分析测试( EDS)第33-35页
第三章 正交试验法缓蚀剂配方的筛选第35-49页
    3.1 缓蚀剂的初步筛选第35-36页
        3.1.1 缓蚀剂的初步筛选依据第35页
        3.1.2 试验条件的初步确定第35-36页
    3.2 正交试验第36-44页
        3.2.1 正交试验表的设计与结果第36-39页
        3.2.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39-42页
        3.2.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42-44页
    3.3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44-45页
    3.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45-47页
    3.5 本章小结第47-49页
第四章 pH值对无硅防冻液缓蚀效果影响的研究第49-67页
    4.1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pH值下对20第49-55页
        4.1.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49-50页
        4.1.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50-52页
        4.1.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52-53页
        4.1.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53-54页
        4.1.5 SEM图像和EDS能谱分析第54-55页
    4.2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pH值下对1050纯铝的缓蚀效果第55-61页
        4.2.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55-56页
        4.2.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56-57页
        4.2.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57-58页
        4.2.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58-59页
        4.2.5 SEM图像和EDS能谱分析第59-61页
    4.3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pH值下对AZ31B镁合金的缓蚀效果第61-66页
        4.3.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61页
        4.3.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61-63页
        4.3.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63-64页
        4.3.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64-65页
        4.3.5 SEM图像和EDS能谱分析第65-66页
    4.4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五章 乙二醇浓度对无硅防冻液缓蚀效果影响的研究第67-79页
    5.1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乙二醇浓度下对20第67-70页
        5.1.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67-68页
        5.1.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68-69页
        5.1.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69-70页
    5.2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乙二醇浓度下对1050纯铝的缓蚀效果第70-74页
        5.2.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70-71页
        5.2.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71-73页
        5.2.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73-74页
    5.3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乙二醇浓度下对AZ31B镁合金的缓蚀效果第74-77页
        5.3.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74-75页
        5.3.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75-76页
        5.3.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76-77页
    5.4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六章 温度对无硅防冻液缓蚀效果影响的研究第79-93页
    6.1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温度下对20第79-84页
        6.1.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79-80页
        6.1.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80-82页
        6.1.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82-83页
        6.1.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83-84页
    6.2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温度下对1050纯铝的缓蚀效果第84-88页
        6.2.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84页
        6.2.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84-86页
        6.2.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86-87页
        6.2.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87-88页
    6.3 无硅防冻液在不同温度下对AZ31B镁合金的缓蚀效果第88-92页
        6.3.1 腐蚀失重实验分析第88页
        6.3.2 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研究第88-90页
        6.3.3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分析第90-91页
        6.3.4 金相显微镜图像分析第91-92页
    6.4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七章 总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致谢第99-101页
作者和导师简介第101-102页
附件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法院调解制度研究
下一篇:论行政私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