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光度分析法和化学计量学的概述 | 第13-17页 |
1 光度分析法 | 第13-14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第13页 |
·荧光分光光度法 | 第13-14页 |
2 化学计量学 | 第14-16页 |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 | 第14-15页 |
·化学计量学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 | 第15页 |
·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前景 | 第15-16页 |
3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二章 原理部分 | 第17-20页 |
1 化学计量学原理 | 第17-19页 |
·正交信号校正法(OSC) | 第17-18页 |
·小波包变换法(WPT) | 第18页 |
·偏最小二乘法(PLS) | 第18-19页 |
·OSC-WPT-PLS法 | 第19页 |
2 OSC、WPT和PLS法的优缺点 | 第19-20页 |
第三章 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同时测定铁、铝和铍 | 第20-25页 |
1 引言 | 第2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0-21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1-24页 |
·试样的吸收光谱 | 第21-22页 |
·测定条件的最佳化 | 第22页 |
·OSC-WPT-PLS方法 | 第22-24页 |
4 结束语 | 第24-25页 |
第四章 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 第25-32页 |
1 引言 | 第25-2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26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6-31页 |
·试样的荧光光谱 | 第26-27页 |
·混合物体系荧光波长范围的选择 | 第27-28页 |
·酸度的选择 | 第28-29页 |
·DOSCWPTPLS方法 | 第29-30页 |
·DOSC-WPT-PLS、WPT-PLS和PLS方法的比较 | 第30页 |
·水样的分析 | 第30-31页 |
·干扰试验 | 第31页 |
·相似有机物干扰 | 第31页 |
·无机离子干扰 | 第31页 |
4 结束语 | 第31-32页 |
第五章 多维数据数据分析法同时分辨三种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氨基酸 | 第32-40页 |
1 引言 | 第32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仪器和试剂 | 第32-33页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3-39页 |
·荧光光谱 | 第33-34页 |
·混合物体系荧光波长范围的选择 | 第34-35页 |
·不同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5页 |
·OSC-WPT-PLS方法 | 第35-37页 |
·OSC-WPT-PLS、WPT-PLS和PLS方法的比较 | 第37页 |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第37-38页 |
·精密度 | 第38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38-39页 |
·干扰试验 | 第39页 |
4 结束语 | 第39-40页 |
第六章 化学计量学-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维生素B_1、B_2和B_6 | 第40-49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8页 |
·荧光光谱 | 第41-43页 |
·激发波长和扫描范围的选定 | 第43页 |
·实验条件的选择 | 第43-44页 |
·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溶剂的影响 | 第44-45页 |
·温度与放置时间的影响 | 第45页 |
·DOSC-WPT-PLS方法 | 第45-46页 |
·DOSC-WPT-PLS、WPT-PLS和PLS方法的比较 | 第46-47页 |
·线性范围的测定 | 第47页 |
·精密度及检出限 | 第47页 |
·实际样品的测定 | 第47-48页 |
·干扰试验 | 第48页 |
4 结束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