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学论文--水文物理论文

白洋淀水温水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6页
     ·水温模拟方法第11-13页
     ·水质数学模型第13-14页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14-15页
     ·水质评价方法第15-16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第2章 白洋淀水温模拟第17-31页
   ·引言第17页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17-20页
     ·实验材料第17页
     ·实验方法第17-18页
     ·白洋淀地形、地貌与理想假设第18-20页
     ·方程求解设定第20页
   ·结果和分析第20-29页
     ·白洋淀不同时期同层水温变化第20-23页
     ·白洋淀同时不同水平层水温变化第23-25页
     ·白洋淀垂向水温模拟第25-28页
     ·水温变化的时间序列第28-29页
   ·结论第29-31页
第3章 白洋淀水质及富营养化分析第31-45页
   ·引言第31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1-35页
     ·数据来源第31页
     ·监测地点布设第31-32页
     ·水质评价标准第32页
     ·评价因子第32页
     ·水质评价方法第32-34页
     ·富营养化评价标准第34页
     ·富营养化评价方法第34-35页
   ·结果和分析第35-43页
     ·2000年白洋淀水质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第35-37页
     ·2004年白洋淀水质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第37-39页
     ·2005年白洋淀水质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第39-41页
     ·2006年白洋淀水质及营养状态评价结果第41-42页
     ·白洋淀营养状态对比第42-43页
   ·结论第43-45页
第4章 白洋淀水质模拟第45-55页
   ·引言第45页
   ·材料和方法第45-49页
     ·材料第45页
     ·方法第45-49页
   ·结果和分析第49-53页
     ·模型校正结果第49-51页
     ·白洋淀水质预测结果第51-53页
       ·平水年预测第51-53页
       ·不同情况下氨氮含量预测第53页
   ·结论第53-55页
第5章 结语及展望第55-56页
   ·全文总结第55页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DPC码的链路自适应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小波的网络流量的特性刻画与模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