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概述 | 第9-12页 |
|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 三、研究假设 | 第11页 |
| 四、操作性定义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第12-24页 |
| 一、文献回顾 | 第12-22页 |
| (一) 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资料 | 第12页 |
| (二) 心肌梗死的治疗 | 第12-13页 |
| (三) 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康复 | 第13-22页 |
| 二、概念框架—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 一、研究类型 | 第24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三、分组原则 | 第24-25页 |
| 四、干预内容及方法 | 第25-26页 |
| 五、指标、工具及测量 | 第26-27页 |
| 六、资料收集的步骤 | 第27-28页 |
| 七、统计分析方法 | 第28-29页 |
| 第四章 结果 | 第29-52页 |
| 一、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 | 第29-31页 |
| 二、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出院前心理状况、生活质量、生活方式的比较 | 第31-33页 |
| 三、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出院前后各时点的康复效果比较 | 第33-52页 |
| (一) 心理指标比较 | 第33-37页 |
| (二) 生活质量比较 | 第37-43页 |
| (三) 生活方式比较 | 第43-49页 |
| (四) 临床指标比较 | 第49-52页 |
| 第五章 讨论 | 第52-66页 |
| 一、患者基础资料分析 | 第52-53页 |
| 二、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 第53-57页 |
| (一) 焦虑和抑郁 | 第53-55页 |
| (二) 自尊状况 | 第55-56页 |
| (三) 心理健康状况 | 第56-57页 |
| 三、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四、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 | 第58-62页 |
| (一) 运动锻炼情况 | 第58-61页 |
| (二) 吸烟情况 | 第61-62页 |
| 五、院外自助式心脏康复对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指标的影响 | 第62-64页 |
| (一) 胸部不适情况 | 第62-63页 |
| (二) 看门诊和再入院情况 | 第63-64页 |
| 六、Pender的健康促进模式与本研究的理论联系 | 第64-6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6-68页 |
| 一、结论 | 第66页 |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66-67页 |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第67页 |
| 四、对今后研究的建议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8页 |
| 附表 | 第78-87页 |
| 附表一:心肌梗死患者一般状况调查问卷 | 第78-79页 |
| 附表二: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临床资料记录表 | 第79-80页 |
| 附表三: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 | 第80-83页 |
| 附表四:Rosenberg自尊量表(SES) | 第83-84页 |
| 附表五:普通健康问卷(GHQ-12) | 第84-85页 |
| 附表六:生活质量评价简明量表(SF-12) | 第85-87页 |
| 附表七: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临床情况和生活方式改变情况调查表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