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屑图像采集及图像处理系统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6-9页 |
·概述 | 第6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6-7页 |
·作者的工作及体会 | 第7页 |
·文章的构成 | 第7-9页 |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 | 第9-12页 |
·需求分析 | 第9页 |
·总体方案设计 | 第9-12页 |
·系统设计原则 | 第9-10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10-12页 |
第三章 单片机控制子系统 | 第12-31页 |
·控制子系统设计综述 | 第12-16页 |
·控制子系统的设计目的 | 第15页 |
·控制子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15-16页 |
·控制子系统自动寻位流程 | 第16-18页 |
·控制子系统中重要部件选择 | 第18-22页 |
·电机的选择 | 第18-19页 |
·光电开关的选择 | 第19-22页 |
·控制子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2-26页 |
·控制子系统的硬件组成 | 第22-25页 |
·关键芯片的选择及说明 | 第25-26页 |
·控制子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26-31页 |
·软件开发概述 | 第26-28页 |
·控制子系统程序模块组成及实现 | 第28-31页 |
第四章 岩屑图像分析子系统 | 第31-58页 |
·系统设计基础 | 第31-35页 |
·颗粒分析统计子系统设计综述 | 第31页 |
·图像处理和图像分析的基础知识 | 第31-34页 |
·图像分割定义及方法 | 第34-35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35-38页 |
·腐蚀与膨胀 | 第36-37页 |
·填小孔 | 第37-38页 |
·目标的粘连分割算法 | 第38-46页 |
·二值图像灰度级变换 | 第38-39页 |
·分水岭分割算法 | 第39-42页 |
·反分水岭算法 | 第42-44页 |
·颗粒的多边形近似 | 第44-46页 |
·实验步骤及结果 | 第46-57页 |
·岩屑颗粒分析系统组成 | 第46-47页 |
·实验步骤 | 第47-53页 |
·实验结果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