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 第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4页 |
·涉外税收的定义及涉外税收优惠原则的类别 | 第11-12页 |
·国际资本流动的定义及类别 | 第12页 |
·涉外税收优惠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 | 第12-14页 |
·本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 第14-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局限性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第2章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的引资效应变化趋势 | 第17-26页 |
·引资效应的指标筛选和数据处理的说明 | 第17-19页 |
·涉外税收优惠引资效应分析中的指标筛选 | 第17-18页 |
·涉外税收优惠引资效应分析中的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的引资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9-22页 |
·优惠前的涉外税收占我国税收收入比例的变化 | 第19页 |
·涉外税收优惠幅度指标的变化情况 | 第19-20页 |
·涉外税收优惠额度的变化情况 | 第20-21页 |
·涉外税收优惠的引资效应的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引资效应的分析结论 | 第22-26页 |
第3章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必要性 | 第26-37页 |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适应其引资效应变化的需要 | 第28-31页 |
·从引资的数量效应来分析 | 第28-30页 |
·从引资的质量效应来分析 | 第30-31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适应WTO 规则的需要 | 第31-33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需要 | 第33-35页 |
·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 | 第33-34页 |
·幼稚产业的成长与发展 | 第34-35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是避免恶性税收竞争的需要 | 第35-37页 |
·外资企业长期享受优惠待遇,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环形篱笆” | 第35页 |
·税收优惠层次多、内容庞杂,税收制度缺乏透明性 | 第35页 |
·与别国税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 | 第35-37页 |
第4章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国际经验 | 第37-46页 |
·国际上处理涉外税收关系的改革趋势 | 第37-39页 |
·国际上直接税“降格”与间接税“升格”趋势 | 第37-39页 |
·下调涉外税收负担引发的“国际税收竞争” | 第39页 |
·国际上处理涉外税收关系的基本经验 | 第39-46页 |
·发达国家涉外税收的基本政策 | 第40页 |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涉外税收优惠 | 第40-41页 |
·各国处理涉外税收关系的共性 | 第41-46页 |
第5章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46-55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面临的国内条件与国际环境 | 第46-47页 |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面临的国内条件 | 第46页 |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面临的国际环境 | 第46-47页 |
·调整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应该遵循的原则 | 第47-50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应遵循的原则 | 第47-49页 |
·调整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总体思路 | 第49-50页 |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措施 | 第50-55页 |
·间接税体系上的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 | 第50-52页 |
·直接税体系上的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 | 第52-54页 |
·我国涉外税收优惠政策调整需要注意的问题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