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3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8页 |
1.2.1 路面结构力学分析的解析法 | 第11-20页 |
1.2.2 沥青路面的有限元法分析 | 第20-23页 |
1.2.3 车载超限问题的研究 | 第23-28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1.4 论文研究技术线路 | 第29-30页 |
第2章 国道108线广北段路面调查与早期破坏成因分析 | 第30-51页 |
2.1 工程简介 | 第30-31页 |
2.2 路况调查 | 第31-39页 |
2.2.1 线路交通量调查 | 第31-33页 |
2.2.2 路面破损调查 | 第33-35页 |
2.2.3 回弹弯沉测定 | 第35-36页 |
2.2.4 路面切割挖坑调查 | 第36-39页 |
2.3 路面早期破坏成因分析 | 第39-47页 |
2.3.1 常规性路面早期破坏 | 第39-43页 |
2.3.2 非常规性路面早期破坏 | 第43-47页 |
2.4 沥青路面的水损坏 | 第47-49页 |
2.5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防治 | 第49-51页 |
2.5.1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预防 | 第49-50页 |
2.5.2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维修 | 第50-51页 |
第3章 计算原理与方法 | 第51-62页 |
3.1 有限单元法分析过程的概述 | 第51-52页 |
3.2 三维20结点等参元法 | 第52-57页 |
3.3 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的简介 | 第57-58页 |
3.3.1 ANSYS的概况 | 第57-58页 |
3.3.2 一般问题的ANSYS分析步骤 | 第58页 |
3.4 Drucker-Prager(DP)材料介绍及其计算准则 | 第58-62页 |
3.4.1 DP材料介绍 | 第58-60页 |
3.4.2 DP材料的计算准则 | 第60-62页 |
第4章 重载条件下沥青路面结构的三维空间力学响应分析 | 第62-70页 |
4.1 理论体系与荷载图示 | 第62页 |
4.2 典型路面结构 | 第62-63页 |
4.3 单元划分及边界条件 | 第63页 |
4.4 受力特性分析 | 第63-68页 |
4.4.1 路表弯沉 | 第64-65页 |
4.4.2 拉应力 | 第65-66页 |
4.4.3 压应力 | 第66-67页 |
4.4.4 剪应力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68-70页 |
第5章 重载条件下柔性路面、半刚性路面受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70-82页 |
5.1 计算条件与计算参数 | 第70-71页 |
5.2 柔性路面与半刚性路面的性能对比分析 | 第71-76页 |
5.2.1 承载能力分析 | 第71-72页 |
5.2.2 沥青面层受力特性分析 | 第72-74页 |
5.2.3 基层与底基层受力特性分析 | 第74-76页 |
5.3 超限车辆对两者性能影响的对比分析 | 第76-81页 |
5.3.1 超限车辆对路表弯沉的影响 | 第76-77页 |
5.3.2 超限车辆对各结构层水平拉(压)应力SX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3 超限车辆对各结构层竖向压应力SY的影响 | 第79-80页 |
5.3.4 超限车辆对沥青面层径向拉(压)应力SZ的影响 | 第80-81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81-82页 |
第6章 不同结构组合对路面特性的差异性分析与评价 | 第82-96页 |
6.1 基本资料 | 第82-83页 |
6.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3-94页 |
6.2.1 路表弯沉分析与评价 | 第83-85页 |
6.2.2 竖向压应力SY分析与评价 | 第85-88页 |
6.2.3 水平应力SX分析与评价 | 第88-92页 |
6.2.4 疲劳寿命分析与评价 | 第92-94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94-96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96-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0-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