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 论 | 第1-19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6-9页 |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三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11-16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结构与创新 | 第16-18页 |
第五节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二章 理论透视:创新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创新分析 | 第19-40页 |
第一节 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第19-24页 |
第二节 技术创新理论的发展 | 第24-28页 |
第三节 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进化论的基本内容 | 第28-32页 |
第四节 创新理论的贡献与启迪 | 第32-35页 |
第五节 制度变迁理论对创新分析的发展及其借鉴意义 | 第35-40页 |
第三章 创新行为与创新激励的经济分析 | 第40-59页 |
第一节 创新行为与非创新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40-42页 |
第二节 创新行为的层次分析: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 第42-50页 |
第三节 创新激励与国家农业创新系统 | 第50-59页 |
第四章 中国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机制形成分析 | 第59-79页 |
第一节 创新在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体现与作用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及其影响因素 | 第62-70页 |
第三节 企业家的功能与作用、农业企业家的形成 | 第70-74页 |
第四节 制度变迁与农业高新技术创新机制的形成 | 第74-79页 |
第五章 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 第79-100页 |
第一节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化经营的理论分析 | 第79-83页 |
第二节 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界定及其形成 | 第83-87页 |
第三节 我国农业高新技术公司制企业的生成 | 第87-94页 |
第四节 中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行为与创新机制 | 第94-100页 |
第六章 企业案例研究 | 第100-130页 |
第一节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 | 第100-115页 |
第二节 中国蓝田集团总公司的企业经营创新 | 第115-130页 |
第七章 结 论 | 第130-136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36-140页 |
后 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