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若干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刑事和解概念及立法现状第10-14页
 第一节 概念第10-11页
 第二节 理论基础第11页
 第三节 国外刑事和解的实践内容第11-12页
 第四节 我国立法现状分析第12-14页
  一、立法现状第12-13页
  二、现状分析第13-14页
第二章 刑事和解适用范围第14-19页
 第一节 实践情况第14-15页
  一、主要适用于轻微刑事案件第14-15页
  二、对重罪案件适用刑事和解的尝试第15页
 第二节 现实困境第15-16页
  一、法律空白严重束缚刑事和解在公诉案件中的适用第15页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受当地民意及舆论影响严重第15页
  三、刑事和解适用范围不统一易导致处理结果不均衡第15-16页
 第三节 程序规范第16-18页
  一、刑事和解同样可适用于重罪案件第16-17页
  二、罪质轻重如何界定第17页
  三、适用范围的限定模式第17页
  四、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的关系第17-18页
 第四节 不适用刑事和解的范围第18-19页
  一、绝对排除的情形第18页
  二、被害人是单位的案件是否应当排除适用第18页
  三、累犯等情形是否应当排除适用第18-19页
第三章 刑事和解与调解关系第19-21页
 第一节 共同点第19页
  一、均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第19页
  二、均主要解决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第19页
  三、均需要公权力机关的审查与确认第19页
 第二节 差异第19-20页
  一、侧重点不同第19-20页
  二、和解(调解)范围不同第20页
  三、和解(调解)内容不同第20页
  四、对刑事案件处理的影响不同第20页
  五、适用阶段不同第20页
 第三节 融合第20-21页
第四章 刑事和解自愿原则规范与保障第21-32页
 第一节 和解自愿原则内涵第21-26页
  一、启动自愿第21-23页
  二、过程自愿第23-24页
  三、结果自愿第24-26页
  四、终止自愿第26页
 第二节 实践情况及存在问题第26-28页
  一、实践情况第26-27页
  二、存在问题第27-28页
 第三节 自愿原则的规范与保障第28-32页
  一、办案机关以书面方式告知当事人刑事和解相关事项第28页
  二、当事人以明示方式自愿启动和解程序第28-29页
  三、和解模式选择——以人民调解模式为主,以其他模式为补充第29-30页
  四、审查与确认和解协议第30-31页
  五、对加害人利益的保护第31-32页
第五章 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后的处理方式第32-35页
 第一节 实践情况第32-33页
 第二节 现实困境第33页
 第三节 程序设计第33-35页
  一、以原有司法解释对公诉案件检察院撤诉的规定为基础第34页
  二、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公诉案件和解后可由检察院撤诉第34-35页
  三、明确检察院撤诉后处理方式问题第35页
第六章 和解反悔第35-41页
 第一节 反悔概述第35-36页
  一、反悔的内涵第35页
  二、反悔提出的阶段第35-36页
 第二节 和解反悔的处理第36-41页
  一、实践情况及存在问题第36页
  二、设立和解反悔条款的必要性第36-37页
  三、和解反悔的情形第37-38页
  四、处理第38-41页
注释第41-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逮捕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不起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