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 | 第1-7页 |
中文摘要 | 第7-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4-25页 |
一、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 | 第14页 |
二、全球及我国艾滋病母婴传播流行状况 | 第14-16页 |
三、艾滋病母婴传播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影响 | 第16-17页 |
四、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效果 | 第17页 |
五、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 第17-25页 |
立题依据及研究目的 | 第25-27页 |
一、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26-27页 |
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27-48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27页 |
二、研究地区、现场及实施时间 | 第27-28页 |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8-30页 |
四、研究方法与步骤 | 第30-34页 |
五、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一)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与特点 | 第34-35页 |
(二)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 | 第35页 |
(三)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及规范用药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页 |
(四) 不同抗逆转录药物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评价 | 第35-37页 |
六、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七、分析框架与指标 | 第38-45页 |
(一)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点 | 第39页 |
(二)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 | 第39页 |
(三)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四) 不同抗逆转录药物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评价 | 第40-45页 |
八、数据整理与分析 | 第45页 |
九、伦理学问题 | 第45-46页 |
十、质量控制 | 第46-48页 |
研究结果 | 第48-97页 |
第一部分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人群分布特征及主要感染途径 | 第48-53页 |
一、不同艾滋病高发地区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一般社会人口学特征 | 第48-50页 |
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相关危险行为 | 第50-51页 |
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主要传播途径 | 第51-52页 |
四、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的免疫抑制水平及变化趋势 | 第52-53页 |
第二部分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 | 第53-62页 |
一、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及年度变化趋势 | 第53-59页 |
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状况 | 第59-61页 |
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规范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情况 | 第61-62页 |
第三部分 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6页 |
一、HIV抗体检测及咨询服务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用药的影响 | 第62-64页 |
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用药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规范用药的影响因素 | 第65-66页 |
第四部分 不同抗逆转录药物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干预效果评价 | 第66-97页 |
一、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状况对艾滋病母婴传播水平的影响 | 第67-77页 |
二、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应用不同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方案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 第77-87页 |
三、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病毒药物时期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 第87-92页 |
四、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母子规范服药状况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影响 | 第92-94页 |
五、艾滋病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应用抗病毒药物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率Logistic回归概率模型 | 第94-97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97-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研究创新与局限性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综述 | 第125-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1-135页 |
个人简历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