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以长江中下游和安徽六安市为例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章 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综述第15-39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意义第15-20页
     ·土壤有机碳组分第15-17页
     ·土壤碳库及其演变第17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作物生产力第17-18页
     ·土壤固碳与减缓气候变化第18-20页
   ·土壤有机碳库及其研究方法第20-23页
     ·统计方法第20-21页
     ·模型法第21-23页
   ·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影响因素第23-39页
     ·生物地理因素第23-28页
     ·大气成分因子第28-29页
     ·土壤性质第29-30页
     ·人为活动因素第30-39页
第二章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开垦后变化第39-55页
   ·研究区湿地分布与开垦第39-45页
     ·地理概况第39-41页
     ·研究区域的湿地分布第41-42页
     ·湿地土壤的围垦第42-45页
   ·案例研究—皖江湿地围垦后有机碳变化第45-52页
     ·供试样区湿地概况第45-46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46-47页
     ·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第47-48页
     ·有机碳土壤剖面分布与碳密度第48-51页
     ·皖江湿地开垦后碳库损失评估第51-52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土壤围垦后的有机碳变化估计第52-54页
     ·湿地及开垦后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分析第52-53页
     ·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开垦表土有机碳库损失估计第53-54页
   ·结论第54-55页
第三章 六安市域土壤有机碳变化的空间尺度分析第55-65页
   ·研究区概况第55-56页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与变化第57-60页
     ·总体分布特征第57页
     ·六安市域土壤有机碳分布的空间变异性第57-60页
   ·讨论第60-63页
     ·土壤有机碳变异性与空间尺度的关系第60-62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异性与土壤利用类型的关系第62页
     ·地貌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变异的影响第62-63页
   ·结论第63-65页
第四章 六安市土壤有机碳变化的土壤分类单元分析第65-75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65页
   ·研究区域土壤概况第65-66页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66-67页
   ·按土壤分类单元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统计第67-72页
     ·土种水平第67-68页
     ·土属水平第68-70页
     ·亚类水平第70-71页
     ·不同土类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变异第71-72页
   ·讨论与结论第72-75页
     ·讨论第72-73页
     ·结论第73-75页
第五章 县域农田土壤有机碳20年来的变化及其不同尺度空间变异特点——以霍山县为例第75-85页
   ·研究区概况第75-76页
   ·材料与方法第76-77页
     ·资料来源第76-77页
     ·数据处理第77页
   ·结果与讨论第77-83页
     ·全县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总体水平第77-78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随空间尺度的变异性第78-82页
     ·不同农业利用和管理对农田有机碳水平的影响第82-83页
   ·结论第83-85页
第六章 全文讨论与结论第85-91页
   ·全文讨论第85-88页
     ·区域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研究的尺度选择第85-86页
     ·土壤有机碳变化尺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异第86-87页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及实现途径第87-88页
   ·全文结论第88页
   ·土壤有机碳研究展望第88-91页
论文创新点第91页
不足之处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有机质对除草剂扑草净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施用微生物有机肥调控棉花黄萎病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