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选题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煤炭资源供需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能源安全保障领域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河北省煤炭资源需求预测 | 第11-12页 |
·河北省煤炭供应能力分析 | 第12页 |
·河北省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第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 第12-13页 |
2 河北省煤炭利用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13-30页 |
·人口与GDP 历年情况分析 | 第13-18页 |
·人口总量及其构成分析 | 第13-15页 |
·GDP 的历年总数情况和变化分析 | 第15-18页 |
·工业、矿业和煤炭总产值及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 第18-22页 |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 第18-19页 |
·矿业总产值和矿业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 第19-21页 |
·煤炭总产值和煤炭增加值的变化趋势 | 第21-22页 |
·煤炭的消费和产值与社会经济参数的相关分析 | 第22-27页 |
·煤炭总产值与GDP 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22-23页 |
·煤炭总产值(增加值)占工业和矿业总产值(增加值)的比重及变化趋势分析 | 第23-24页 |
·煤炭总产值与工业、矿业总产值的相关关系分析 | 第24-26页 |
·人均煤耗与全国的对比分析 | 第26页 |
·分产业的单位产值煤炭消耗 | 第26-27页 |
·煤炭对GDP 的贡献 | 第27-30页 |
·煤炭增加值对GDP 的直接贡献 | 第27-28页 |
·煤炭供给对GDP 的间接贡献 | 第28-30页 |
3 河北省一次能源构成分析 | 第30-43页 |
·一次能源构成分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电) | 第30-34页 |
·一次能源生产量构成分析 | 第30-32页 |
·一次能源消费量构成分析 | 第32-34页 |
·单位GDP 能耗状况 | 第34-36页 |
·一次能源需求和一次能源结构预测 | 第36-43页 |
·能源需求预测方法 | 第36页 |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法预测河北省一次能源总量需求 | 第36-39页 |
·单位GDP 能耗法预测河北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 | 第39页 |
·成分数据的预测建模方法预测河北省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 第39-43页 |
4 河北省煤炭供应能力分析 | 第43-55页 |
·煤炭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 | 第43-45页 |
·煤炭生产能力分析 | 第45-48页 |
·现有煤炭生产能力 | 第45页 |
·在籍矿井、在建矿井及开发规划矿井情况 | 第45-46页 |
·煤炭产量与产能的关系分析 | 第46-47页 |
·煤炭生产能力预测 | 第47-48页 |
·从省外煤炭市场获得煤炭资源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 | 第48-55页 |
·煤炭调入、调出量 | 第48-49页 |
·煤炭调入量的可行性分析 | 第49-51页 |
·煤炭调出量的必要性分析 | 第51-53页 |
·煤炭调入的经济性分析 | 第53-55页 |
5 河北省煤炭消费需求分析 | 第55-63页 |
·煤炭需求变化分析 | 第55-57页 |
·煤炭消费量和产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 第55-56页 |
·煤炭供需平衡分析 | 第56-57页 |
·煤炭对外依赖度分析 | 第57页 |
·煤炭消费量与GDP、总人口及城市化率的相关分析 | 第57-60页 |
·煤炭消费量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相关分析 | 第57-58页 |
·煤炭消费与总人口的相关关系 | 第58-59页 |
·煤炭消费与城市化率的相关关系 | 第59-60页 |
·分产业煤炭消费量变化趋势分析 | 第60-61页 |
·煤炭需求预测 | 第61-63页 |
·现有的煤炭需求预测方案的分析 | 第61-62页 |
·煤炭需求定量预测 | 第62-63页 |
6 河北省煤炭资源安全保障能力分析 | 第63-77页 |
·煤炭资源现状分析 | 第63-73页 |
·煤炭资源地质分布 | 第63-64页 |
·煤炭资源探明程度 | 第64-70页 |
·煤炭资源特征 | 第70-71页 |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 | 第71-73页 |
·煤炭资源有效保障能力研究 | 第73-77页 |
·基本概念 | 第73页 |
·有效供给量计算 | 第73-74页 |
·有效供给能力分析 | 第74-75页 |
·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 第75-77页 |
7 河北省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研究 | 第77-81页 |
·煤炭资源开发面临问题与挑战 | 第77-78页 |
·煤炭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平衡 | 第77页 |
·有效供给能力严重不足 | 第77页 |
·可供进一步勘查的资源量偏低 | 第77页 |
·煤炭开发强度大、探采比例严重失调、接替困难、后备资源短缺 | 第77-78页 |
·衰老矿井逐年增多煤炭产能递减,煤矿开采技术条件复杂 | 第78页 |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 第78页 |
·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 第78页 |
·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 第78页 |
·对策与发展战略 | 第78-81页 |
·制定合理的煤炭工业发展规划,加强政府对煤炭市场的宏观调控力度 | 第79页 |
·实施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勘查战略 | 第79页 |
·实施煤炭开发整合战略 | 第79页 |
·建立省内外两类资源、两个市场机制 | 第79页 |
·推进科技进步,重点研究“三下”、深部开采及下组煤试采 | 第79页 |
·建立煤炭资源供求形势预警体系 | 第79-80页 |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 | 第80页 |
·优化能源结构 | 第80页 |
·减低单位产值能源消耗 | 第80页 |
·加强煤炭资源储运场地建设、建立煤炭资源储备制度 | 第80-81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存在问题和工作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校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工作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