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Abstract | 第10-14页 |
| 前言 | 第14-15页 |
| 第一部分 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支持的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可行性实验 | 第15-26页 |
| ·实验动物与麻醉消毒 | 第15页 |
| ·上颌骨缺损动物模型制备及其SI修复 | 第15-17页 |
| ·制作个别托盘及外科护板 | 第15页 |
| ·硬腭骨面取模及上颌骨缺损制备 | 第15-17页 |
| ·SI制作 | 第17页 |
| ·SI植入 | 第17页 |
| ·术后处理 | 第17页 |
| ·口腔取模和赝复体制作 | 第17页 |
| ·赝复体戴入 | 第17页 |
| ·修复效果评价 | 第17-20页 |
| ·咀嚼效率测试 | 第17-20页 |
| ·生物力学测试 | 第20页 |
| ·组织学观察 | 第20页 |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20页 |
| ·讨论 | 第20-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24-26页 |
| 第二部分 两种不同形状骨膜下种植体愈合效果的对比研究 | 第26-42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6-29页 |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26页 |
| ·SI制作 | 第26-28页 |
| ·SI植入 | 第28-29页 |
| ·术后处理 | 第29页 |
| ·取材 | 第29页 |
| ·力学测试 | 第29页 |
| ·组织学检查 | 第29页 |
| ·SEM观察与能谱分析 | 第29页 |
| ·结果 | 第29-37页 |
| ·生物力学结果 | 第29-30页 |
| ·组织学结果 | 第30页 |
| ·标本表面SEM形貌与成分组成 | 第30-37页 |
| ·讨论 | 第37-39页 |
| ·总结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第三部分 加载时机对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愈合效果的影响 | 第42-5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42-45页 |
| ·实验动物及分组 | 第42页 |
| ·SI制作及植入 | 第42-44页 |
| ·SI加载 | 第44页 |
| ·取材 | 第44页 |
| ·生物力学测试 | 第44-45页 |
| ·组织学检查 | 第45页 |
| ·SEM及能谱分析 | 第45页 |
| ·结果 | 第45-54页 |
| ·拉出力结果 | 第45页 |
| ·组织学结果 | 第45-50页 |
| ·表面SEM形貌与成分组成 | 第50-54页 |
| ·讨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第四部分 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赝复体修复上颌骨缺损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57-65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57-61页 |
| ·设备及软件 | 第57页 |
| ·数据采集 | 第57页 |
| ·模型的前期处理 | 第57-59页 |
| ·非统一有理B样条曲面的构建 | 第59页 |
| ·硬腭SI模型的制作 | 第59页 |
| ·Ansys中模型的终处理 | 第59-61页 |
| ·结果 | 第61页 |
| ·讨论 | 第61-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第五部分 硬腭骨膜下种植体支持的上颌赝复体修复单侧上颌骨缺损中基台分布的优化设计 | 第65-76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65-66页 |
| ·设备及软件 | 第65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65-66页 |
| ·双侧加载时健侧颌骨内应力测算 | 第66页 |
| ·最大脱位力测算 | 第66页 |
| ·结果 | 第66-73页 |
| ·双侧加载最大等效应力 | 第66-73页 |
| ·最大脱位力 | 第73页 |
| ·讨论 | 第73-74页 |
| ·结论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6页 |
| 文献综述(一) | 第76-83页 |
| 骨内种植体在上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 第76-80页 |
| ·上颌骨缺损的分类 | 第76页 |
| ·EI的植入部位 | 第76-77页 |
| ·余留牙槽骨 | 第76页 |
| ·颧骨 | 第76-77页 |
| ·前鼻底 | 第77页 |
| ·翼区 | 第77页 |
| ·EI的上部结构 | 第77-79页 |
| ·杆卡式 | 第77-78页 |
| ·切削杆式 | 第78页 |
| ·球帽式 | 第78页 |
| ·磁性附着体 | 第78-79页 |
| ·EI的植入时机和修复周期 | 第79页 |
| ·EI的预后及放化疗的影响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文献综述(二) | 第83-91页 |
| 骨膜下种植体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和进展 | 第83-87页 |
| ·SI的一般情况 | 第83页 |
| ·无牙颌骨的生理改变与其SI设计 | 第83-85页 |
| ·SI的印模技术 | 第85页 |
| ·SI义齿的愈合期 | 第85页 |
| ·上颌SI义齿的设计 | 第85-86页 |
| ·上颌SI的并发症及其解决方法 | 第86页 |
| ·SI的预后 | 第86-87页 |
| ·SI的应用及研究热点 | 第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