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8页 |
第一章 死刑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8-15页 |
一、死刑的起源 | 第8页 |
二、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 | 第8-15页 |
(一) 现代史之前的死刑制度简况 | 第8-11页 |
(二) 根据地及新中国建立后的死刑制度 | 第11-15页 |
第二章 死刑制度的价值 | 第15-21页 |
一、死刑价值的一般性分析 | 第15-17页 |
(一) 死刑的经济性价值 | 第15-16页 |
(二) 死刑的哲学价值 | 第16-17页 |
(三) 死刑制度的工具性价值 | 第17页 |
二、死刑在刑罚体系中的价值 | 第17-21页 |
(一)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第17-18页 |
(二) 死刑制度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 | 第18-21页 |
第三章 中国现行死刑制度的适用 | 第21-25页 |
一、死刑适用的根本性原则—罪刑责相适应原则 | 第21-22页 |
(一) 罪刑责相适应对死刑适用的基本要求 | 第21-22页 |
(二) 罪刑责相适应原则对死刑适用的规范 | 第22页 |
二、死刑适用的限制性规定 | 第22-23页 |
三、死刑的适用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当代死刑制度存废之争评议 | 第25-33页 |
一、概述 | 第25-26页 |
二、死刑制度废除论 | 第26-28页 |
(一) 温和型废除死刑论的观点、主张 | 第26-28页 |
(二) 主张死刑废除论的激进型观点 | 第28页 |
三、死刑制度废除论评价、批驳 | 第28-33页 |
(一) 对死刑废除论的评价、批驳 | 第28-31页 |
(二) 对待死刑制度的正确态度 | 第31-33页 |
第五章 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3-41页 |
一、中国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第33-36页 |
(一) 死刑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 第33-35页 |
(二) 死刑制度改革的轻刑化方向 | 第35-36页 |
二、中国死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 第36-40页 |
(一) 减少死刑的罪种数量 | 第36-37页 |
(二) 减少死刑的罪名数量 | 第37页 |
(三) 增加新的可以取代死刑的新刑罚种类——终身监禁 | 第37-38页 |
(四) 加强和改善人民陪审员制度,在各级法院都设人民陪审员 | 第38-39页 |
(五) 改革死刑案件审判制度,实行三审终审 | 第39页 |
(六) 充分发挥死刑缓期二年执行这一死刑制度的积极性 | 第39-40页 |
三、对死刑制度改革的立法建议 | 第40-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