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前言 | 第6-11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 | 第6-8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结构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农村民间借贷的概念、特征、及作用 | 第11-23页 |
一、农村民间借贷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农村民间借贷的特征 | 第13-19页 |
(一) 存在的普遍性 | 第13-14页 |
(二) 方式的灵活性 | 第14-15页 |
(三) 手续的简便性 | 第15-16页 |
(四) 利率的多元性 | 第16-17页 |
(五) 用途的广泛性 | 第17-19页 |
三、农村民间借贷的作用 | 第19-23页 |
(一) 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第19-20页 |
(二) 有利于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 | 第20-21页 |
(三) 有利于缓解农村地区资金供求矛盾 | 第21-22页 |
(四) 有利于促进农村金融资源优化 | 第22-23页 |
第二部分:农村民间借贷欠规范的表现形式、原因及其影响 | 第23-33页 |
一、农村民间借贷欠规范的表现形式 | 第23-26页 |
(一) 组织制度欠规范 | 第23-24页 |
(二) 运作机制欠规范 | 第24页 |
(三) 利率形成欠规范 | 第24-26页 |
二、农村民间借贷欠规范的主要原因 | 第26-30页 |
(一) 借贷主体的整体金融素质不高 | 第26-27页 |
(二) 政府部门支持力度不够 | 第27-28页 |
(三) 法律"缺位" | 第28-29页 |
(四) 监管"缺位" | 第29-30页 |
三、农村民间借贷欠规范的消极影响 | 第30-33页 |
(一) 增加农村金融市场的风险性 | 第30-31页 |
(二) 增加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 第31页 |
(三) 增加经济金融的宏观调控难度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规范农村民间借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 第33-47页 |
一、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相关制度,有效服务农村经济 | 第33-37页 |
(一) 健全和完善农村民间借贷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34-35页 |
(二) 建立农村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 第35页 |
(三) 建立农村民间借贷的存款保险制度 | 第35-36页 |
(四) 建立农村民间借贷的产权制度 | 第36-37页 |
二、规范农村民间借贷中的政府行为,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 第37-39页 |
(一) 政府应充分肯定农村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 | 第37-38页 |
(二) 政府应合理界定农村民间借贷合法与非法的界限 | 第38页 |
(三) 政府应把握好干预地方金融活动的度 | 第38-39页 |
三、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金融监管,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 第39-42页 |
(一) 把农村民间借贷纳入金融监管范畴 | 第39-40页 |
(二) 对农村民间借贷实行分类监管 | 第40-41页 |
(三) 完善农村民间借贷监管体系 | 第41-42页 |
四、规范农村民间借贷的信用关系,优化农村经济环境 | 第42-47页 |
(一) 对农村民间借贷进行必要的清理整顿 | 第42-44页 |
(二) 加强农村诚信环境建设 | 第44-45页 |
(三) 优化农村民间借贷的内部信用环境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附录:读研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