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7页 |
·谷子纹枯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谷子纹枯病发生情况 | 第9页 |
·病原菌及危害特点 | 第9-11页 |
·谷子纹枯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农用抗生素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 第12-27页 |
·农用抗生素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农用抗生素的特点 | 第15-16页 |
·农用抗生素在植病生防中的研究和应用 | 第16-22页 |
·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 第22-25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25-26页 |
·前景和展望 | 第26-27页 |
2 谷子纹枯病生防菌筛选 | 第27-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7-28页 |
·材料 | 第27页 |
·方法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33页 |
·拮抗菌对峙培养效果 | 第28-29页 |
·种子处理及室内防效试验结果 | 第29-30页 |
·SS56 生防抑菌谱的测定 | 第30-33页 |
·小结 | 第33-34页 |
3 链霉菌SS56 的分类鉴定及其抑菌机制 | 第34-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材料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39页 |
·显微镜观察结果及电镜观察结果 | 第36-37页 |
·链霉菌SS56 培养特征 | 第37页 |
·生理生化反应 | 第37-38页 |
·SS56 生防机制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链霉菌SS56 抗菌活性物质的性质研究 | 第40-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材料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4页 |
·活性物质的萃取 | 第41-42页 |
·酸碱稳定性 | 第42页 |
·热稳定性 | 第42-43页 |
·活性物质的有效期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5 链霉菌SS56 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 第46-5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材料 | 第46页 |
·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发酵培养基的筛选 | 第47-48页 |
·种龄试验 | 第48-49页 |
·接种量试验 | 第49-50页 |
·摇瓶装量试验 | 第50页 |
·发酵温度试验 | 第50-51页 |
·摇床转速优化试验 | 第51-52页 |
·发酵液初始pH 试验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6 链霉菌SS56 抑菌活性物质的提取 | 第54-6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4-57页 |
·材料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7-58页 |
·大孔吸附树脂吸附试验 | 第57页 |
·薄层制备结果、 | 第57页 |
·HPLC 检测结果 | 第57-58页 |
·紫外分光测定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讨论 | 第60-62页 |
1 拮抗菌 SS56 提取抗生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 第60页 |
2 拮抗菌 SS56 具有极大开发潜力 | 第60-61页 |
3 拮抗菌 SS56 发酵工艺的可操作性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78-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