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理学论文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选育、发酵、胞内多糖分离纯化及生物活性研究

内容提要第1-11页
英文缩略词第11-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8页
   ·白囊耙齿菌概述第12-13页
     ·白囊耙齿菌简介第12页
     ·白囊耙齿菌的应用第12-13页
   ·药用真菌的液体深层发酵概况第13-18页
     ·药用真菌的发酵方式第13-15页
     ·培养基组分对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第15-17页
     ·发酵条件对药用真菌液体深层发酵的影响第17-18页
   ·药用真菌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8-26页
     ·多糖的提取和纯化过程第19-20页
     ·多糖的结构特点和分析方法第20-24页
     ·药用真菌多糖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第24-26页
   ·立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26-28页
第二章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第28-58页
   ·引言第28页
   ·材料与仪器第28-31页
     ·菌株第28页
     ·仪器设备第28-29页
     ·试剂第29-30页
     ·培养基第30-31页
   ·实验方法第31-38页
     ·菌种活化及培养第31页
     ·白囊耙齿菌产孢培养基的筛选第31-33页
     ·期望函数的建立第33-34页
     ·诱变选育第34页
     ·目的菌株的筛选第34页
     ·高产菌株稳定性检验第34页
     ·ITS 鉴定第34-36页
     ·RAPD 的差异性分析第36-37页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54页
     ·产孢培养基优化第38-49页
     ·白囊耙齿菌产孢条件优化第49页
     ·白囊耙齿菌的诱变筛选第49-50页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遗传稳定性研究第50-51页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与原始菌株 ITS 区序列比较分析第51-52页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与原始菌株的 RAPD 比较分析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8页
第三章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发酵特性研究第58-74页
   ·引言第58页
   ·材料与仪器第58-59页
     ·菌株第58-59页
     ·仪器设备第59页
     ·试剂第59页
     ·培养基第59页
   ·实验方法第59-61页
     ·培养方法第59页
     ·菌丝体干粉的制备第59页
     ·实验设计第59-61页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的液体发酵特性研究第61页
     ·分析方法第61页
   ·结果与讨论第61-70页
     ·碳源筛选第61-62页
     ·氮源筛选第62-63页
     ·Plackett Burman 实验设计第63-64页
     ·最陡爬坡实验第64-66页
     ·Box Behnken 实验设计第66-68页
     ·期望值 D 的响应面分析第68-69页
     ·验证实验第69页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的液体发酵特性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4页
第四章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胞内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初步结构分析第74-88页
   ·引言第74-75页
   ·材料与仪器第75页
     ·菌株第75页
     ·仪器设备第75页
     ·试剂第75页
     ·培养基第75页
   ·实验方法第75-79页
     ·ILN10 菌丝体的制备第75-76页
     ·ILN10 胞内粗多糖的制备[170]第76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纯化第76页
     ·ILN10 胞内多糖均一性和分子量的测定第76-77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第77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紫外光谱检测第77-78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78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高碘酸氧化和 Smith 降解[171]第78页
     ·分析方法第78-79页
   ·结果与讨论第79-86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提取第79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 DEAE 52 纤维素柱层析第79-80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 Sephadex G100 柱层析第80-81页
     ·ILN10 胞内多糖均一性和分子量的测定第81-82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单糖组分分析第82-83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紫外光谱检测第83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红外光谱分析第83-84页
     ·ILN10 胞内多糖的高碘酸氧化和 Smith 降解第84-86页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五章 白囊耙齿菌高产菌株 ILN10 胞内多糖体外生物活性研究第88-98页
   ·引言第88-89页
   ·材料与仪器第89页
     ·仪器设备第89页
     ·试剂第89页
     ·细胞系第89页
   ·实验方法第89-90页
     ·胞内多糖的制备第89页
     ·细胞培养第89-90页
     ·细胞生长抑制实验第90页
   ·结果与讨论第90-96页
     ·白囊耙齿菌胞内多糖的抗肿瘤活性第90-94页
     ·ILN10 胞内多糖对 HBZT 1 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第94-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ILN3A 多糖组分抗大鼠肾炎活性研究第98-114页
   ·引言第98页
   ·材料与仪器第98-99页
     ·胞内多糖第98-99页
     ·仪器设备第99页
     ·试剂第99页
     ·实验动物及分组第99页
   ·实验方法第99-101页
     ·阳离子化小牛血清蛋白(C BSA)的制备第99-100页
     ·模型制作第100页
     ·实验动物情况观察第100页
     ·24 h 尿白蛋白测定第100页
     ·样本采集第100页
     ·指标测定方法第100-101页
     ·统计学处理第101页
   ·结果与讨论第101-111页
     ·大鼠的生长情况第101-102页
     ·24 h 尿蛋白变化情况第102-103页
     ·血清白蛋白测定结果第103-104页
     ·总胆固醇测定结果第104页
     ·甘油三酯测定结果第104-105页
     ·尿素氮测定结果第105页
     ·肌酐测定结果第105-106页
     ·6keto PGF 测定结果第106-107页
     ·IL 2、IL 2R、IL 6 和 TNF α测定结果第107-108页
     ·核转录因子 NF κB 测定结果第108页
     ·病理形态学观察第108-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4页
第七章 全文研究成果与展望第114-118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14-116页
   ·后续工作展望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3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34-138页
致谢第138-139页
摘要第139-142页
ABSTRACT第142-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辐射敏感性载药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下一篇:多功能磁性纳米药物载体的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