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IP的移动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 ·课题介绍 | 第10-11页 |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工作与论文内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网络层移动管理技术 | 第14-22页 |
| ·移动性管理协议参考模型 | 第14-17页 |
| ·移动 IPv6 切换过程 | 第17-20页 |
| ·移动检测 | 第18页 |
| ·注册与绑定管理 | 第18-19页 |
| ·端到端路由优化 | 第19-20页 |
| ·移动 IPv6 切换过程安全性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主机标识协议及其关键技术 | 第22-42页 |
| ·基本交换过程分析 | 第22-25页 |
| ·DNS 扩展 | 第25-31页 |
| ·DNS 扩展后应用实例 | 第25-26页 |
| ·域名支持试验拓扑图 | 第26页 |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31页 |
| ·HIP 的移动性扩展 | 第31-39页 |
| ·终端移动性分析 | 第32-35页 |
| ·RVS 机制 | 第35-37页 |
| ·基于HIP 的终端移动过程 | 第37-39页 |
| ·HIP 在移动终端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轻量级主机标识协议LHIP | 第42-72页 |
| ·LHIP 设计过程分析 | 第42-51页 |
| ·HIP 协议设计分析 | 第42-43页 |
| ·LHIP 的设计 | 第43-51页 |
| ·LHIP 设计与实现 | 第51-63页 |
| ·总体设计 | 第51-53页 |
| ·详细设计及实现 | 第53-63页 |
| ·LHIP 与HIP 的兼容 | 第63-67页 |
| ·兼容性 | 第64-65页 |
| ·实际应用各模块的交互 | 第65-67页 |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7-71页 |
| ·试验拓扑图 | 第67-68页 |
| ·基本交换过程 | 第68-69页 |
| ·更新过程 | 第69-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五章 HIP 与移动 IPv6 对比分析 | 第72-81页 |
| ·水平切换 | 第72-75页 |
| ·以步骤数目和RTT 次数作为评价参数 | 第72-74页 |
| ·以占用的资源作为标准 | 第74-75页 |
| ·垂直切换 | 第75-76页 |
| ·安全性分析 | 第76-80页 |
| ·移动IPv6 安全性 | 第76-77页 |
| ·主机标识协议安全性 | 第77-78页 |
| ·基于HIP 的访问控制模型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六章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81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参考文献 | 第84-87页 |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