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序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出现在联邦公路行政及其他官方公布网站上 | 第12-13页 |
| ·州政府或地方的官方公布网站上 | 第13页 |
| ·大量的实践案例和专项报告 | 第13页 |
| ·一些组织和机构对Scenic Byway研究报告和文集 | 第13页 |
| ·概念阐述及本文研究对象的界定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与本文架构 | 第14-16页 |
| ·研究意义、突破与方法 | 第16-17页 |
| 2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 | 第17-25页 |
| ·美国国家风景道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 第17-23页 |
| ·形成初期(20世纪初至四十年代) | 第17-19页 |
| ·综合发展期(20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 | 第19-22页 |
| ·完善与成熟期(20世纪八十年代至今) | 第22-23页 |
| ·对美国风景道体系的评析 | 第23-25页 |
| ·在规划思想层面上的发展 | 第23-24页 |
| ·在地域广度上的发展 | 第24页 |
| ·在运作机制上的发展 | 第24-25页 |
| 3 美国国家风景道计划 | 第25-35页 |
| ·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内涵和意义 | 第25页 |
| ·国家风景道计划的发展历程 | 第25-28页 |
| ·酝酿与计划阶段 | 第25-26页 |
| ·起步与发展阶段 | 第26-27页 |
| ·完善与成熟阶段 | 第27-28页 |
| ·国家风景道计划的目标和内容 | 第28-32页 |
| ·基金的管理和使用 | 第28-30页 |
| ·评定及提名工作 | 第30-32页 |
| ·州际风景道计划的内容和定位 | 第32-35页 |
| 4 中国引入风景道理念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 第35-41页 |
| ·必要性研究 | 第35-37页 |
| ·大休闲时代的到来和自驾车旅游兴起 | 第35页 |
| ·风景道必将成为中国高等级道路的发展趋势 | 第35-36页 |
| ·作为一种人地和谐的基本思想,符合共建和谐社会的号召 | 第36页 |
| ·有效处理大空间尺度下零散资源整合的规划创新 | 第36页 |
| ·实现与国际规划趋势的接轨 | 第36-37页 |
| ·可行性研究 | 第37-40页 |
| ·理论上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 ·实践上的可行性 | 第38-40页 |
| ·结论 | 第40-41页 |
| 5 建立中国风景道体系的建议 | 第41-43页 |
| ·市场运作和政府主导相互补充 | 第41页 |
| ·政府政策导引,工作规划先行 | 第41-42页 |
| ·高峰论坛推动理论创新 | 第42页 |
| ·成立国家风景道管理机构 | 第42-43页 |
| 6 结论与思考 | 第43-45页 |
| ·基本结论 | 第43页 |
| ·思考和不足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附录 | 第47-56页 |
| 作者简历 | 第56-58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