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 2 选题的切入点和意义 | 第14-15页 |
| 3 术语解释和约定 | 第15-16页 |
| 4 研究设计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地理空间结构与经济绩效 | 第20-36页 |
| 1 空间结构的哲学及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 ·空间本体论(Spatial Ontology) | 第20-21页 |
| ·空间结构(Spatial Structure)的内涵 | 第21-23页 |
| ·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回顾 | 第23-27页 |
| 2 经济绩效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 第27-35页 |
| ·绩效(Performance)的涵义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 | 第27-33页 |
| ·经济绩效的测度方法 | 第33-35页 |
| 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分析的一般框架 | 第36-70页 |
| 1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内涵 | 第36-42页 |
| ·结构与绩效辩证 | 第36页 |
|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静态涵义 | 第36-37页 |
|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动态涵义 | 第37-39页 |
| ·一个简单的经验证据 | 第39-42页 |
| 2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42-47页 |
| ·研究情况概述 | 第42页 |
| ·城市形态结构的经济绩效 | 第42-45页 |
| ·政治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 | 第45-46页 |
| ·社会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与公平 | 第46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46-47页 |
| 3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理论基础 | 第47-64页 |
| ·地理环境的经济绩效——环境决定论的唯物史观 | 第47-48页 |
| ·规模密度的经济绩效——集聚经济的解释 | 第48-50页 |
| ·形态结构的经济绩效——交易成本的解释 | 第50-56页 |
| ·社会经济结构的经济绩效——路径依赖的解释 | 第56-58页 |
| ·创新结构的经济绩效——内生空间经济增长 | 第58-60页 |
| ·空间制度结构的经济绩效——制度经济的解释 | 第60-64页 |
| 4 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一般分析框架 | 第64-66页 |
| ·区域尺度 | 第64页 |
| ·层次体系 | 第64-65页 |
| ·一般方法 | 第65页 |
| ·指标体系 | 第65-66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6 附录:D-S 模型(Dixit-Stiglitz Spatial Economic Model) | 第67-70页 |
| 第四章 都市圈的制度性特征与经济绩效 | 第70-114页 |
| 1 都市圈的概念与国内外探讨 | 第70-78页 |
| ·都市圈与城市外部空间结构经济绩效 | 第70-72页 |
| ·国外大都市区/圈概念的比较分析 | 第72-75页 |
| ·我国都市圈概念的相关探讨 | 第75-78页 |
| 2 我国都市圈概念的制度性特质 | 第78-83页 |
| ·我国都市圈概念形成的区域发展环境 | 第79-81页 |
| ·我国都市圈概念中的制度性地域特征 | 第81-83页 |
| 3 都市圈制度缺失下的经济绩效 | 第83-92页 |
| ·问题的限定 | 第83-84页 |
| ·区域公共品供给制度绩效的评价标准 | 第84-86页 |
| ·市场提供公共品的经济绩效 | 第86-87页 |
| ·政府提供公共品的经济绩效 | 第87-90页 |
| ·讨论:空间制度结构是决定都市圈经济绩效高低的结构基础 | 第90-92页 |
| 4 都市圈的空间制度结构安排与经济绩效 | 第92-113页 |
| ·都市圈的空间制度需求和制度设计 | 第92-94页 |
| ·都市圈管治与经济绩效 | 第94-100页 |
| ·都市圈规划与经济绩效 | 第100-103页 |
| ·事权安排与经济绩效 | 第103-107页 |
| ·稀缺资源管制与经济绩效 | 第107-111页 |
| ·都市圈制度在特定区域性事务上的绩效 | 第111-113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113-114页 |
| 第五章 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与经济绩效 | 第114-163页 |
| 1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114-131页 |
| ·都市圈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理论分析 | 第114-127页 |
| ·都市圈规划中的空间结构思想 | 第127-131页 |
| 2 都市圈空间结构要素及经济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131-144页 |
| ·都市圈空间结构要素提取的原则 | 第131-132页 |
|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核心要素及绩效理论分析 | 第132-140页 |
| ·都市圈空间结构和经济绩效的测度指标 | 第140-144页 |
| 3 研究对象与数据 | 第144-145页 |
| ·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144-145页 |
| ·研究数据的来源 | 第145页 |
| 4 我国都市圈的空间经济特征 | 第145-152页 |
| ·我国都市圈的经济绩效特征 | 第145-147页 |
| ·我国都市圈的空间结构特征 | 第147-152页 |
| 5 我国都市圈空间结构经济绩效的实证分析 | 第152-161页 |
| ·模型推导与回归方程 | 第152-153页 |
| ·参数估计与经济绩效影响因素解释 | 第153-159页 |
| ·实证结论:多维空间结构对二元经济绩效影响的权衡 | 第159-161页 |
| 6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 7 附录:选取都市圈的相关指标测度值 | 第162-163页 |
| 第六章 都市圈空间结构的绩效优化与调控对策 | 第163-186页 |
| 1 绩效优化目的下都市圈空间结构的调控策略 | 第163-167页 |
| ·都市圈绩效优化的政策途径 | 第163-165页 |
| ·基于绩效权衡的都市圈空间结构调控策略 | 第165-167页 |
| 2 研究个案选取 | 第167-172页 |
| ·济南都市圈从经济联系上是一个城市经济区 | 第168-170页 |
| ·济南都市圈区域空间矛盾突出 | 第170-172页 |
| ·济南都市圈是一个政策指导下的区域 | 第172页 |
| 3 济南都市圈的经济绩效及空间结构演化特征 | 第172-176页 |
| ·经济绩效特征与演化路径 | 第172-174页 |
| ·空间结构演化的阶段特征 | 第174-176页 |
| ·典型空间结构要素的比较特征 | 第176页 |
| 4 济南都市圈的空间结构调控对策 | 第176-185页 |
| ·稳步推进城市化,培育均衡城市网络 | 第177-178页 |
| ·突破黄河自然约束,促进都市圈北跨发展 | 第178-179页 |
| ·发挥都市区辐射作用,引导分区产业整合 | 第179-181页 |
| ·建立综合服务分工体系,增强创新活动集聚 | 第181-183页 |
| ·建设外围枢纽廊道,促进交通协调发展 | 第183-185页 |
| 5 本章小结 | 第185-18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86-194页 |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6-192页 |
| 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92-1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94-206页 |
| 后记 | 第206-2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