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前言 | 第9-22页 |
| ·选题依据与意义及工作任务 | 第9-10页 |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9-10页 |
| ·主要工作任务 | 第10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10-15页 |
| ·研究范围 | 第10-11页 |
| ·研究区自然地理条件 | 第11-14页 |
| ·研究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4-15页 |
|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常用方法 | 第16-20页 |
| ·裂隙岩溶水的特征 | 第16-17页 |
| ·岩溶水资源评价方法 | 第17-19页 |
| ·地下水数值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的特点 | 第19-20页 |
| ·研究区的现状工作程度 | 第20-22页 |
| 2 勘察方法与勘察工作量 | 第22-26页 |
| ·勘察工作部署原则 | 第22页 |
| ·主要工作方法及其意义 | 第22-25页 |
| ·工程物探 | 第22-24页 |
| ·动态监测 | 第24页 |
| ·铀同位素研究 | 第24页 |
| ·抽水试验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3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6-39页 |
| ·区域地质条件概述 | 第26-27页 |
|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 第27-29页 |
| ·地下水系统特征 | 第29-38页 |
| ·含水岩组及其富水性特征 | 第29-30页 |
| ·含水单元边界条件 | 第30-32页 |
| ·地下水水位动态特征 | 第32-35页 |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特征 | 第35-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地下水系统数值模拟模型 | 第39-52页 |
| ·模拟范围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40-41页 |
| ·含水层结构模型 | 第40页 |
| ·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及其求解 | 第40-41页 |
| ·定解条件的处理 | 第41-44页 |
| ·模型边界条件的处理 | 第41-43页 |
| ·模拟区源汇项计算 | 第43-44页 |
| ·模型的网格剖分 | 第44页 |
| ·模型识别与验证 | 第44-50页 |
| ·识别 | 第45-46页 |
| ·验证 | 第46-47页 |
| ·水文地质参数模拟结果 | 第47-48页 |
| ·模拟误差分析 | 第48-50页 |
| ·模拟期水均衡分析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5 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评价 | 第52-59页 |
| ·均衡法评价岩溶地下水可采资源 | 第52-54页 |
| ·均衡方程的建立 | 第52页 |
| ·有关参数的计算与确定 | 第52-53页 |
| ·参数验证 | 第53-54页 |
| ·岩溶水可开采资源估算 | 第54页 |
| ·数值模拟法预测地下水可采资源 | 第54-57页 |
| ·预测条件的确定 | 第54-55页 |
| ·开采方案的确定 | 第55页 |
| ·预测结果 | 第55-56页 |
| ·水源地可靠性分析 | 第56-57页 |
|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结论及存在的问题 | 第59-61页 |
| ·主要结论 | 第59-60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