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从依附走向独立--基金会于公共行政领域之法律地位分析

摘要第1-9页
导言第9-13页
 一、研究现状评述第9页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三、研究的主要思路第10-11页
 四、主要观点和方法第11-13页
  (一) 本文的主要观点包括第11页
  (二) 本文运用的方法第11-13页
第一部分 基金会与公共行政的内在逻辑联系第13-31页
 一、公共行政的范畴解析第13-19页
  (一) 行政、公行政与私行政第14-16页
  (二) 公共行政、国家行政与社会公行政第16-18页
  (三) 公共行政主体研究:基金会作为非政府组织的重要类型成为社会公行政主体第18-19页
 二、基金会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第19-28页
  (一) 基金会出现的历史背景分析第19-21页
  (二) 国外公益基金会发展的基本概况——以德国为例第21-23页
  (三) 我国基金会发展的基本概况第23-26页
  (四) 我国基金会在公共行政领域的角色扮演:以上海市慈善基金会10 余年的发展为例第26-28页
 三、基金会在公共行政领域的活动中所陷入的困境第28-29页
  (一) 数量激增,上规模的基金会少第28页
  (二) 动员社会资源能力和募款能力偏低第28页
  (三) 内部治理混乱,员工素质亟待提高第28页
  (四) 产权结构不清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第28-29页
 四、造成发展瓶颈的原因第29-31页
  (一) 政府对基金会的“操作”违背了基金会发展和运行的一般规律第29-30页
  (二) 基金会法律属性研究的缺失,导致三重法律身份的错位,权利义务关系混乱第30-31页
第二部分 基金会在公共行政领域之法律实证分析第31-46页
 一、基金会的内在运行规律第31-33页
  (一) 基金会在两大法系中的法律地位分析:财团法人制度与公益信托制度概述第31-32页
  (二) 基金会产权制度研究第32-33页
 二、国外慈善基金会管理体制分析第33-36页
  (一) 大陆法系模式——以德国为例第34-35页
  (二) 普通法系模式——以美国为例第35-36页
 三、基金会在中国第36-46页
  (一)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发展历程及运作模式第36-40页
  (二) “制度化生产”的特点和基金会组织外形化特征第40-44页
  (三) 中国的“基金会”文化第44-46页
第三部分 寻求基金会与政府在公共行政领域关系的良性循环:从依附走向独立第46-51页
 一、基金会从依附走向独立的导向性对策第46-48页
  (一) 以政府行为为主导,通过一般意义上两者优势领域的划分来界定权限第46-47页
  (二) 借鉴西方成熟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经验,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设计一种理想模式第47页
  (三) 对现行做法的批判与修正第47-48页
 二、行政法学的回应第48-51页
参考文献第51-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兔病毒性出血症卵黄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下一篇:盐酸克伦特罗在肉鸡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