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

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导论第11-12页
第一章 工伤损害的概念与性质第12-18页
 第一节 工伤损害的概念和特征第12-16页
  一、工伤损害的概念第12-15页
  二、工伤损害的特征第15-16页
 第二节 工伤损害的性质第16-18页
  一、侵权行为说第16-17页
  二、工伤保险关系说第17页
  三、双重性质说第17-18页
第二章 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历程第18-31页
 第一节 工伤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历史流变第18-27页
  一、侵权责任的救济—从过错责任到无过错责任第18-22页
  二、雇主责任保险的发展—从转移损失到分摊损失第22-24页
  三、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损失承担社会化第24-27页
 第二节 我国工伤损害赔偿制度的发展第27-31页
  一、“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颁行之前第27-29页
  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颁行之后第29-30页
  三、我国工伤保险的发展及立法概况第30-31页
第三章 工伤损害赔偿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第31-36页
 第一节 工伤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第31-33页
  一、工伤损害赔偿私法上之请求权第31-33页
  二、工伤损害赔偿公法上之请求权第33页
 第二节 工伤损害赔偿制度模式比较第33-36页
  一、选择模式第34页
  二、免除模式第34-35页
  三、兼得模式第35页
  四、补充模式第35-36页
第四章 工伤损害赔偿综合救济体系的建立第36-49页
 第一节 我国工伤损害赔偿适用法律的现状第36-43页
  一、我国现行立法对工伤侵权赔偿和工伤保险补偿关系的规定第36-40页
  二、我国理论界的认识第40-41页
  三、司法实践中的问题第41-43页
 第二节 对我国未来建立工伤损害综合救济体系的建议第43-49页
  一、工伤侵权赔偿与工伤保险补偿的模式选择第43-47页
  二、商业保险赔偿对工伤损害侵权责任的补充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后记第54-5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在互动中寻求快乐--家具的互动性设计探讨
下一篇:强脉冲光对成纤维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