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6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一、《刑法》第267条第2款的性质 | 第7-12页 |
| (一) 性质论争 | 第7-8页 |
| (二) 作为法律拟制条款的依据 | 第8-12页 |
| 二、“携带凶器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犯罪构成 | 第12-21页 |
| (一) 犯罪客体 | 第13-15页 |
| (二) 犯罪客观要件 | 第15-17页 |
| (三) 犯罪主体 | 第17-19页 |
| (四) 犯罪主观要件 | 第19-21页 |
| 三、“携带凶器抢夺”的认定 | 第21-32页 |
| (一) 对“携带”的理解 | 第21-24页 |
| (二) 对“凶器”的理解 | 第24-26页 |
| (三) “携带”与“抢夺”的行为属性 | 第26-28页 |
| (四) 既遂标准 | 第28-29页 |
| (五) 对共犯的认定 | 第29-32页 |
| 结论 | 第32-33页 |
| 注释 | 第33-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论文摘要 | 第39-42页 |
| Abstract | 第42-46页 |
| 后记 | 第46-47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