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SM/GPRS的WCDMA移动通信网无线规划分析设计
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缩略语表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6页 |
·中国移动2G、3G网络现状 | 第16页 |
·论文主要工作和结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GSM/GPRS基本原理和演进 | 第18-27页 |
·GSM/GPRS系统结构、协议栈、移动管理 | 第18-20页 |
·GSM的系统结构 | 第18页 |
·GPRS的系统结构 | 第18-19页 |
·协议栈 | 第19页 |
·移动管理 | 第19-20页 |
·GPRS的主要特点 | 第20页 |
·GSM的特征 | 第20-21页 |
·GPRS的特征 | 第21-22页 |
·理论容量的技术限制 | 第22页 |
·ETSI | 第22-24页 |
·GPRS标准阶段 | 第23页 |
·竞争与合作 | 第23页 |
·GPRS中的GSM规范 | 第23-24页 |
·GPRS路标 | 第24页 |
·3G路标 | 第24-27页 |
·WCDMA方向 | 第24页 |
·CDMA2000方向 | 第24-25页 |
·TD-SCDMA方向 | 第25页 |
·网络融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WCDMA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 | 第27-37页 |
·WCDMA系统结构概述 | 第27-29页 |
·用户设备(UE) | 第27-28页 |
·无线接入网(RAN) | 第28-29页 |
·核心网(CN) | 第29页 |
·UTRAN结构 | 第29-30页 |
·UTRAN接口模型 | 第30-32页 |
·控制平面 | 第31页 |
·用户平面 | 第31页 |
·传输网路控制平面 | 第31-32页 |
·传输网络用户平面 | 第32页 |
·WCDMA关键技术 | 第32-37页 |
·扩频技术 | 第33-34页 |
·RAKE接收 | 第34-35页 |
·功率控制 | 第35-36页 |
·软切换技术 | 第36-37页 |
第四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 | 第37-58页 |
·WCDMA无线网络的特点 | 第37-39页 |
·多业务 | 第37-38页 |
·覆盖与容量相关 | 第38页 |
·自干扰特征 | 第38页 |
·上下行业务的非对称性 | 第38页 |
·软切换因子 | 第38-39页 |
·WCDMA与GSM无线网络规划的比较 | 第39-41页 |
·频率规划差异 | 第39页 |
·覆盖规划差异 | 第39-40页 |
·容量规划差异 | 第40页 |
·导频污染差异 | 第40-41页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的基本原则 | 第41-45页 |
·网络定位 | 第41页 |
·连续覆盖与孤岛覆盖 | 第41-42页 |
·规划网络的基本业务选择 | 第42-43页 |
·一步规划分步实施与分阶段规划实施 | 第43-44页 |
·2G/3G共用 | 第44页 |
·加载扩容与加站扩容 | 第44页 |
·室内覆盖意义及方式 | 第44-45页 |
·直放站的使用 | 第45页 |
·网络规划工具的作用 | 第45页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过程 | 第45-47页 |
·WCDMA无线网络规划方法—关键问题分析 | 第47-58页 |
·数据收集 | 第47页 |
·传播模型校正 | 第47-48页 |
·覆盖分析 | 第48-52页 |
·容量分析及配置 | 第52-54页 |
·无线网络仿真 | 第54-55页 |
·无线网络优化 | 第55-58页 |
第五章 W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例 | 第58-71页 |
·概述 | 第58页 |
·规划目标 | 第58-63页 |
·地区简况 | 第59页 |
·规划区域 | 第59-60页 |
·覆盖要求 | 第60-61页 |
·容量要求 | 第61页 |
·话务模型 | 第61页 |
·质量要求 | 第61-62页 |
·网络负荷要求 | 第62页 |
·无线传播假设 | 第62-63页 |
·其他假设 | 第63页 |
·基站规划数量 | 第63页 |
·仿真分析 | 第63-69页 |
·主要仿真统计输出 | 第64-65页 |
·主要仿真图形输出 | 第65-69页 |
·济南WCDMA无线网络规划实例总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