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导言 | 第10-13页 |
1. 研究缘起及课题来源 | 第10-11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2-13页 |
5. 创新点 | 第13页 |
6. 研究困境 | 第13页 |
一、“二月二”节俗的由来及其流变 | 第13-19页 |
(一) “二月二”节俗概述 | 第13-14页 |
(二) “二月二”节俗的由来及流变 | 第14-19页 |
1. 祭社习俗的由来 | 第14-15页 |
2. 祭龙习俗的由来 | 第15-18页 |
3. “二月二”节俗流变——“二月二”与龙抬头节及社日祭祀之分与合 | 第18-19页 |
二、方兴未艾的黄田“二月二”节 | 第19-28页 |
(一) 黄田客家“二月二”节俗之由来与发展 | 第19-21页 |
(二) 黄田“二月二”节之组织 | 第21-22页 |
(三) 精心准备“二月二”节 | 第22-23页 |
(四) 黄田“二月二”节祭社 | 第23-24页 |
(五) 丰富多彩的“二月二”节庆祝活动 | 第24-27页 |
(六) 八方亲友聚集黄田“吃二月二节” | 第27-28页 |
三、黄田“二月二”节之特征及成因 | 第28-35页 |
(一) 与北方二月二节俗之比较 | 第28-31页 |
1. 龙抬头节内容 | 第28-30页 |
2. 黄田客家“二月二”与龙抬头节之比较 | 第30-31页 |
(二) 与广西其他地区二月二节俗之比较 | 第31-32页 |
(三) 黄田客家“二月二”节俗的特征 | 第32-33页 |
(四) 形成差异的原因 | 第33-35页 |
四、黄田“二月二”节的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 第35-39页 |
(一) 文化内涵 | 第35-36页 |
(二) 社会功能 | 第36-38页 |
(三) 引起泛“二月二”节俗 | 第38-39页 |
五、“二月二”节俗所反映的客家民系的生存智慧 | 第39-55页 |
(一) 从土地崇拜到各种自然崇拜——黄田客家人与自然相处的俗信 | 第39-48页 |
1. 土地伯公信仰 | 第40-41页 |
2. 天体、石头信仰 | 第41-42页 |
3. 其它动植物信仰 | 第42-45页 |
4. 祖灵信仰 | 第45-48页 |
(二) “二月二”吃社与日常人际交往——黄田客家人与他人相处之民俗 | 第48-50页 |
1. “二月二”节俗人际往来 | 第48-49页 |
2. 日常人际来往 | 第49-50页 |
(三) 黄田客家人的生存智慧 | 第50-55页 |
1. 敬天顺时感恩:客家人与自然相处之智慧 | 第50-52页 |
2. 不拘一格构建和谐:客家民系与它族相处之智慧 | 第52-55页 |
六、结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图 | 第62-65页 |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