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及相关风险问题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论文写作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 ·论文写作背景 | 第11-13页 |
| ·论文写作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论文的总体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 第18-27页 |
| ·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22页 |
| ·衍生金融工具概念 | 第18页 |
|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 第18-19页 |
| ·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 | 第19-21页 |
| ·衍生金融工具的功能 | 第21-22页 |
| ·会计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 ·会计确认 | 第22-23页 |
| ·会计计量 | 第23-24页 |
| ·会计披露 | 第24页 |
| ·衍生金融工具风险 | 第24-25页 |
| ·法律风险 | 第24页 |
| ·金融风险 | 第24-25页 |
| ·经营风险 | 第25页 |
| ·会计风险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27-37页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国外发展现状 | 第27-31页 |
| ·会计确认发展现状 | 第27-29页 |
| ·会计计量发展现状 | 第29页 |
| ·会计披露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现状 | 第31-35页 |
| ·会计确认 | 第32页 |
| ·会计计量 | 第32-33页 |
| ·会计披露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4章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及相关风险问题和分析 | 第37-43页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风险管理的基础 | 第37-38页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企业内部风险管理的基础 | 第37页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外部监管的基础 | 第37-38页 |
| ·衍生金融工具面临的会计及风险问题 | 第38-40页 |
|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面临的固有风险 | 第38-39页 |
| ·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控制风险 | 第39-40页 |
| ·衍生金融工具所面临的职业道德风险 | 第40页 |
|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存在会计及相关风险问题的分析 | 第40-42页 |
| ·国内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40-41页 |
| ·企业内部控制监督体系不健全 | 第41-42页 |
| ·外部监管的缺失 | 第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第5章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发展对策 | 第43-51页 |
| ·完善会计准则 | 第43-44页 |
| ·报表中确定衍生金融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的地位 | 第43页 |
| ·制定详细而合理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原则 | 第43-44页 |
| ·制定对公允价值评估的相关规范 | 第44页 |
| ·增加报表中衍生金融工具披露的内容 | 第44页 |
| ·建立健全内部风险预警机制 | 第44-48页 |
| ·确定风险限额 | 第44-45页 |
| ·止损限额 | 第45页 |
| ·缺口或到期阶段限额 | 第45页 |
| ·VaR限额 | 第45-46页 |
| ·度量其他相关风险的方法 | 第46-47页 |
| ·及时获取和传递风险信息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 第47-48页 |
| ·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和控制的作用 | 第48页 |
| ·建立会计专业技术和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 第48-49页 |
| ·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外部监管 | 第49-50页 |
| ·制定相关的法规 | 第49页 |
| ·完善衍生金融工具的外部监管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58-59页 |
| 附录A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