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表目录 | 第8-9页 |
图目录 | 第9-12页 |
缩略词索引 | 第12-14页 |
摘要 | 第14-15页 |
ABSTRACT | 第15-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5页 |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第17-18页 |
·WSN网络协议设计的特殊性 | 第18-20页 |
·有限的节点能量/能力 | 第18页 |
·相对复杂的网络形式 | 第18-19页 |
·区别于传统网络的业务特征 | 第19-20页 |
·WSN中路由与编址问题的提出 | 第20-21页 |
·WSN中的路由与编址问题分析 | 第20页 |
·"以数据为中心(DC)"还是"以地址为中心(AC)"? | 第20-21页 |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解决WSN的路由与编址问题 | 第21-22页 |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22-2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和编址技术研究回顾 | 第25-41页 |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路由研究综述 | 第25页 |
·基于局部地理拓扑信息实现单播路由决策 | 第25-33页 |
·基本思想 | 第25-26页 |
·路由准则 | 第26-28页 |
·典型问题 | 第28-33页 |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改善地域多播的实现方式 | 第33-37页 |
·LBM(Location-Based Muliticast) | 第33-34页 |
·基于Voronoi图的地域多播协议 | 第34-35页 |
·GEAR | 第35-36页 |
·LAR | 第36-37页 |
·DREAM | 第37页 |
·基于地理栅格的分层网络结构及路由协议 | 第37-38页 |
·GRID | 第37-38页 |
·GeoGRID | 第38页 |
·利用地理位置信息的编址研究情况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WSN最小能耗路由算法 | 第41-55页 |
·研究背景 | 第41-42页 |
·GLB-DMECR 理论基础 | 第42-44页 |
·节点通信能耗模型 | 第42页 |
·多跳中继总功耗的优化 | 第42-43页 |
·理想MEC路径引导下的路由选择 | 第43-44页 |
·GLB-DMECR实现 | 第44-48页 |
·基于局部网络状态信息的分布式决策 | 第44-45页 |
·基于RVPA解决局部优化问题 | 第45-48页 |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8-54页 |
·仿真条件 | 第48-49页 |
·仿真结果 | 第49-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基于地理栅格的局部MAC地址动态生成算法 | 第55-75页 |
·研究背景 | 第55-56页 |
·基于局部地址实现MAC层通信 | 第56-58页 |
·局部MAC地址的空间重用限制 | 第56-57页 |
·现有局部MAC地址生成策略分析 | 第57-58页 |
·基于地理栅格的局部MAC地址生成算法 | 第58-68页 |
·GG-DPLM基本思想 | 第58-59页 |
·局部MAC地址生成方式 | 第59-60页 |
·GG-DPLM的性能改进分析 | 第60-65页 |
·GG-DPLM的栅格优化 | 第65-66页 |
·算法实现考虑 | 第66-68页 |
·性能仿真分析 | 第68-74页 |
·仿真条件 | 第68-69页 |
·三种方式的理论地址冲突概率比较 | 第69-70页 |
·三种方式的实际地址冲突率性能比较 | 第70-71页 |
·节点定位误差对GG-DPLM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栅格优化后的性能改进 | 第72-73页 |
·控制开销的节省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五章 基于地理栅格的WSN网络层编址及路由算法 | 第75-89页 |
·研究背景 | 第75-76页 |
·GG-NLAR节点编址及地址管理 | 第76-81页 |
·节点单播编址及地址管理 | 第76-79页 |
·节点地域多播编址及寻址 | 第79-81页 |
·网内路由 | 第81-82页 |
·地理单播路由 | 第81-82页 |
·地理多播路由 | 第82页 |
·性能仿真与分析 | 第82-88页 |
·仿真条件设置 | 第82-83页 |
·地址冲突性能 | 第83-84页 |
·分组递交率及E2E跳数性能 | 第84-87页 |
·控制开销分析 | 第87-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六章 WSN与IP网络的互联与融合 | 第89-114页 |
·WSN与IP(v6)网络的互联方式 | 第89-93页 |
·Peer to Peer方式 | 第89-90页 |
·Overlay方式 | 第90-92页 |
·全IP方式 | 第92-93页 |
·对全IPv6方式的理解与认识 | 第93-95页 |
·全IPv6方式的优势 | 第93-94页 |
·值得研究的问题 | 第94-95页 |
·全IPv6 WSN网络及路由结构 | 第95-102页 |
·全IPv6 WSN网络结构 | 第95-98页 |
·地址配置及路由的基本实现思路 | 第98-102页 |
·基于地理栅格编码的方式在全IPv6 WSN中的实现考虑 | 第102-106页 |
·控制过程 | 第103-105页 |
·业务传递过程 | 第105-106页 |
·一种改进的IPv6分组头压缩方式 | 第106-110页 |
·IPv6分组头字段分析 | 第106-107页 |
·文献[126]所提出的IPv6基本报头压缩方式 | 第107-108页 |
·地理编址情况下的IPv6分组头压缩方式 | 第108-109页 |
·分组头压缩实现方式与路由实现层次 | 第109-110页 |
·CNGI项目IPv6试验环境组网情况 | 第110-112页 |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14-117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4-115页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5页 |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