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21页 |
1 绪论 | 第21-33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1-24页 |
·选题背景 | 第21-22页 |
·研究意义 | 第22-24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24-30页 |
·技术创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城乡统筹发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6-29页 |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29-30页 |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30-3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研究框架 | 第31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2 相关基础理论及作用机理分析 | 第33-46页 |
·技术创新理论 | 第33-38页 |
·技术创新理论概述 | 第33-37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技术创新理论作用机理 | 第37-38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 第38-41页 |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概述 | 第38-40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作用机理 | 第40-41页 |
·增长极理论 | 第41-43页 |
·增长极理论概述 | 第41-42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增长极理论作用机理 | 第42-43页 |
·中心——外围理论 | 第43-45页 |
·中心——外围理论概述 | 第43-44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心——外围理论作用机理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3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动力分析 | 第46-62页 |
·城市技术创新 | 第46-51页 |
·城市技术创新基本内涵 | 第46页 |
·城市技术创新主要的特征 | 第46-49页 |
·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指标 | 第49-51页 |
·城乡统筹发展 | 第51-53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51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主体 | 第51-52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客体 | 第52-53页 |
·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 第53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53-55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53-54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 | 第54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 | 第54-55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动力分析 | 第55-59页 |
·城市技术创新供给能力的形成 | 第55-56页 |
·农村技术需求机制的形成 | 第56-58页 |
·城市技术创新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互动 | 第58-59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外在动力分析 | 第59-60页 |
·科学发展观的推动力 | 第59页 |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推动力 | 第59页 |
·区域竞争力提升的推动力 | 第59页 |
·国家创新体系的推动力 | 第59-60页 |
·政策的推动力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4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内现状分析 | 第62-73页 |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城市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 第62-65页 |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 | 第62页 |
·原始性创新能力明显提高 | 第62-63页 |
·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逐步建立 | 第63页 |
·农业科技投入稳步提高 | 第63-64页 |
·科技政策法规体系逐渐完善 | 第64页 |
·科技人才队伍迅速成长 | 第64页 |
·高新区辐射作用逐步增强 | 第64页 |
·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不断加强 | 第64-65页 |
·技术创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不断浓厚 | 第65页 |
·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入 | 第65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分析 | 第65-68页 |
·加快了传统农业改造升级 | 第65-66页 |
·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 第66页 |
·提高了农业效益 | 第66页 |
·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 第66-67页 |
·支撑了社会发展 | 第67页 |
·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 第67页 |
·提供了农村科技进步保障 | 第67-68页 |
·探索了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 第68页 |
·造就了新型农民 | 第68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68-72页 |
·农业科研体制提供技术质量不高 | 第68-69页 |
·农业科研——教育——推广体系一体化机制尚需完善 | 第69页 |
·农业科技投入不足 | 第69-70页 |
·农业科技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没有确立 | 第70页 |
·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 第70页 |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 第70-71页 |
·农户作用发挥不够 | 第71页 |
·农民组织化程度低 | 第71页 |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强 | 第71页 |
·科普宣传力度较低 | 第71-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5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可借鉴经验分析 | 第73-95页 |
·国外经验分析 | 第73-81页 |
·推动农业产业化 | 第73-74页 |
·完善科研和教育体系 | 第74-76页 |
·提升农业教育能力 | 第76-78页 |
·加大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投入 | 第78页 |
·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体系 | 第78-79页 |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 第79-80页 |
·制定农业科技发展战略 | 第80页 |
·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 | 第80-81页 |
·国内经验分析 | 第81-94页 |
·促进工业带动农业发展 | 第81-83页 |
·推进科研——教育——推广一体化 | 第83-86页 |
·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 第86页 |
·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 | 第86-87页 |
·建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 第87-88页 |
·打造各种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 第88-89页 |
·实施农业标准、专利、品牌战略 | 第89-92页 |
·发挥中介机构桥梁作用 | 第92-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6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分析 | 第95-119页 |
·城市技术创新功能 | 第95-96页 |
·城市技术创新功能的内涵 | 第95页 |
·城市技术创新功能的分类 | 第95-96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路径选择 | 第96-97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带动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97-101页 |
·城市技术创新带动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97-100页 |
·城市技术创新带动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100-101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供给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101-105页 |
·城市技术创新供给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101-105页 |
·城市技术创新供给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105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引领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105-110页 |
·城市技术创新引领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105-109页 |
·城市技术创新引领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109-110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扩散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110-115页 |
·城市技术创新扩散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110-114页 |
·城市技术创新扩散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114-115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保障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 第115-119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保障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 | 第115-118页 |
·城市技术创新保障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运行机制 | 第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7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效能评价 | 第119-138页 |
·评价背景与目的 | 第119页 |
·评价主体与评价原则 | 第119-120页 |
·评价主体 | 第119页 |
·评价原则 | 第119-120页 |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与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 第120-127页 |
·评价指标选择原则 | 第120-12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121-12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123-124页 |
·评价标准与评价指标解释 | 第124-127页 |
·评价方法与评价过程 | 第127-137页 |
·评价方法介绍 | 第127-128页 |
·评价过程 | 第128-137页 |
·结果分析 | 第137页 |
·本章小结 | 第137-138页 |
8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证分析 | 第138-153页 |
·哈尔滨市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分析 | 第138-143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带动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分析 | 第138-139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供给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分析 | 第139-140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引导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分析 | 第140-141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扩散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分析 | 第141-143页 |
·以城市技术创新保障功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分析 | 第143页 |
·哈尔滨市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分析 | 第143-148页 |
·哈尔滨市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优势分析 | 第148-149页 |
·哈尔滨市以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分析 | 第149-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152-153页 |
9 城市技术创新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153-162页 |
·城市选择的对策建议 | 第153-157页 |
·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 第153页 |
·完善城市技术创新体系 | 第153-154页 |
·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 | 第154页 |
·搭建科技创新支撑服务平台 | 第154-155页 |
·健全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 第155页 |
·实施科技人才战略 | 第155页 |
·建造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 第155-156页 |
·建设农业技术推广组织 | 第156页 |
·推动区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 第156页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 第156-157页 |
·创造创新文化氛围 | 第157页 |
·农村选择的对策建议 | 第157-159页 |
·增强农业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 第157页 |
·培植农业科技示范户 | 第157-158页 |
·发展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 | 第158页 |
·建设农村社区 | 第158页 |
·培育农村科技服务中介 | 第158页 |
·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 | 第158-159页 |
·加快城镇化建设 | 第159页 |
·国家选择的对策建议 | 第159-161页 |
·加强农业基础研究 | 第159页 |
·加大农业科研教学机构应用 | 第159-160页 |
·构建投入运行机制 | 第160页 |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 | 第160页 |
·完善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 | 第160页 |
·发展现代农业 | 第160页 |
·打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 | 第160-161页 |
·建设科研基础条件平台 | 第161页 |
·开展试点示范 | 第161页 |
·本章小结 | 第161-162页 |
结论 | 第162-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