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引论 | 第8-3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 第14-25页 |
三、研究的思路、框架和创新 | 第25-28页 |
四、研究的方法 | 第28-30页 |
第一章 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0-55页 |
一、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 | 第30-36页 |
(一) 精神生产是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 | 第30-32页 |
(二)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基本关系 | 第32-34页 |
(三) 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规律 | 第34-35页 |
(四) 精神生产的世界性 | 第35-36页 |
二、竞争与竞争力理论 | 第36-46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竞争与竞争力理论 | 第36-41页 |
(二) 优势理论的演进 | 第41-46页 |
三、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46-50页 |
(一)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46-47页 |
(二) 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 第47-49页 |
(三) 产业发展的一般趋势 | 第49-50页 |
四、产业竞争力理论 | 第50-55页 |
(一) 产业竞争力成因理论 | 第50-51页 |
(二) 产业竞争力计量分析理论 | 第51-52页 |
(三) 产业竞争力发展阶段理论 | 第52-55页 |
第二章 文化产业与总体经济的互动机制 | 第55-90页 |
一、文化产业的界定 | 第55-69页 |
(一) 多维视野中的文化产业 | 第55-63页 |
(二) 拓展的文化产业“金字塔”模型 | 第63-66页 |
(三) 文化产业的内涵与外延 | 第66-69页 |
二、文化产业的特征 | 第69-78页 |
(一) 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 | 第69-73页 |
(二) 文化产业的运行特征 | 第73-76页 |
(三) 文化产业的发展特征 | 第76-78页 |
三、文化产业与总体经济的互动 | 第78-86页 |
(一) 文化产业发展与文化增长 | 第78-80页 |
(二) 文化产业与总体经济的互动中介 | 第80-82页 |
(三) 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 | 第82-86页 |
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86-90页 |
(一) 文化市场的“格雷欣法则” | 第86-87页 |
(二) 文化生产与需求的两种循环 | 第87页 |
(三) 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87-90页 |
第三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竞争 | 第90-122页 |
一、文化产业研究的全球化语境 | 第90-100页 |
(一)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 | 第90-93页 |
(二) 基于事实判断的文化全球化 | 第93-98页 |
(三) 引入文化与文明的全球化理论 | 第98-100页 |
二、文化产业的全球性竞争 | 第100-113页 |
(一) 文化产业发展的全球化 | 第100-104页 |
(二) 世界文化产业竞争格局 | 第104-110页 |
(三) 文化贸易中的“文化例外” | 第110-113页 |
三、全球化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 第113-122页 |
(一) 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的冲击 | 第115-116页 |
(二) 文化观念和文化制度的冲击 | 第116-117页 |
(三) 国家文化安全受到威胁 | 第117-119页 |
(四) 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意义 | 第119-122页 |
第四章 文化产业竞争力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122-155页 |
一、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 第122-128页 |
(一) 产业竞争力与文化竞争力 | 第122-124页 |
(二)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 第124-125页 |
(三) 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125-128页 |
二、经典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分析 | 第128-136页 |
(一) “钻石”模型 | 第128-131页 |
(二) “份额”模型 | 第131-133页 |
(三) “层次”模型 | 第133-136页 |
三、文化产业竞争力“3×3”模型的构建 | 第136-142页 |
(一) 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构建的原则 | 第136-137页 |
(二) 文化产业竞争力“3×3”模型 | 第137-142页 |
四、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分析 | 第142-155页 |
(一)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现状 | 第142-147页 |
(二)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低的原因 | 第147-151页 |
(三) 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比较优势 | 第151-155页 |
第五章 发达国家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借鉴 | 第155-178页 |
一、制度、资本、技术三重支撑的美国文化产业 | 第155-160页 |
(一) 美国文化产业居于世界霸主地位 | 第155-157页 |
(二) 美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经验 | 第157-160页 |
二、政府支持、依托资源的欧洲文化产业 | 第160-166页 |
(一) 欧洲各国文化产业各具特色 | 第160-164页 |
(二) 欧洲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经验 | 第164-166页 |
三、政府主导、创新驱动的日、韩文化产业 | 第166-174页 |
(一) 日本、韩国文化产业的特色 | 第166-171页 |
(二) 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 第171-174页 |
四、几点结论 | 第174-178页 |
第六章 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战略思考 | 第178-190页 |
一、建立基于国家利益的文化大国战略 | 第178-180页 |
二、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第180-182页 |
三、加强相关制度供给 | 第182-183页 |
四、调整文化产业战略格局 | 第183-185页 |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185-187页 |
六、善于援引国际惯例 | 第187-188页 |
七、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 | 第188-189页 |
八、完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 第189-190页 |
参考文献 | 第190-20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202-203页 |
论文摘要 | 第203-207页 |
ABSTRACT | 第207-211页 |
后记 | 第2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