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导论第11-20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4页
     ·选题背景第11-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文献综述第14-18页
   ·研究方法与内容第18-20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社会主义和谐杜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概述第20-28页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20-22页
     ·和谐社会的历史借鉴第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第20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第20-21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21-22页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第22-28页
     ·理想信念的含义第22-24页
     ·理想信念的特征第24-25页
     ·理想信念的作用第25-26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第26-28页
第3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关联性第28-39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联系第28-3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联系中介第28-29页
     ·理想信念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第29-30页
     ·理想信念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能第30-3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的新课题第32-3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依据第33-35页
     ·党中央关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指导方针第33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质要求第33-34页
     ·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第34-35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意义第35-39页
     ·实现大学生自身和谐发展的需要第35-36页
     ·实现大学生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第36-37页
     ·实现大学生与“生态和谐”的需要第37-38页
     ·实现大学生与世界和谐相处的需要第38-39页
第4章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及其原因分析第39-49页
   ·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第39-42页
     ·在教育理念上,以人为本观念淡薄第39页
     ·在教育目标上,和谐社会目标弱化第39-40页
     ·在教育内容上,社会和谐内容缺失第40-41页
     ·在教育方法上,“灌输”功能相对疲软第41-42页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不和谐状况第42-45页
     ·理想信念淡薄第42页
     ·社会公德缺失第42-43页
     ·理想功利本位第43-44页
     ·个人理想脱离社会理想第44-45页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不和谐的成因第45-49页
     ·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影响第45页
     ·不和谐因素的凸现第45-46页
     ·理论创新的相对滞后第46-47页
     ·社会转型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双向冲击第47页
     ·西方价值观及少数共产党员腐败的不良影响第47-49页
第5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基本方略第49-61页
   ·坚持四项主要原则第49-52页
     ·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性原则第49-50页
     ·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第50页
     ·服务和谐原则第50-51页
     ·开放性原则第51-52页
   ·充实六大重要内容第52-56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52-53页
     ·社会主义新型劳动观教育第53-54页
     ·社会主义公平观教育第54页
     ·创新精神培养第54-55页
     ·诚信友爱教育第55页
     ·环境道德教育第55-56页
   ·充分利用四种主要手段第56-61页
     ·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第56-57页
     ·利用科技手段,完善校园网络建设第57-58页
     ·注重人文关怀,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第58-59页
     ·强化参与体验,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第59-61页
结语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5-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肝衰复方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观察及对急性肝衰竭大鼠防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网络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