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论 | 第10-14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一) 期刊论文类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 相关学术著作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2页 |
三、基本框架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一、“法律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界定 | 第14-19页 |
(一) 法律体系的概念 | 第14-16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概念 | 第16-19页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 | 第19-26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探索阶段 | 第19-21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发展阶段 | 第21-23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阶段 | 第23-26页 |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础 | 第26-36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政治基础 | 第26-28页 |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第26-27页 |
2.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27-28页 |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经济基础 | 第28-30页 |
(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文化基础 | 第30-36页 |
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影响 | 第31-32页 |
2.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力推动 | 第32-34页 |
3.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人本价值追求 | 第34-36页 |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特点 | 第36-45页 |
(一) 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 | 第36-38页 |
(二)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基本出发点 | 第38-39页 |
(三) 以中央立法权为主导的能动立法为推动力 | 第39-45页 |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 第45-52页 |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1. 社会快速发展下立法的相对滞后性 | 第45-46页 |
2. 立法的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第46-47页 |
3. 现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立法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47-48页 |
(二)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的原则 | 第48-50页 |
1. 坚持科学立法原则 | 第48-49页 |
2. 坚持民主立法原则 | 第49-50页 |
(三)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路径 | 第50-52页 |
1. 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 | 第50页 |
2. 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立法体制 | 第50-51页 |
3. 加强理论研究,重视理论指导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注释 | 第53-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