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福氏志贺氏菌T3SS效应分子IpaH4.5干扰宿主先天性免疫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缩略词表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7页
   ·志贺氏菌研究现状第13-24页
     ·志贺氏菌病及其危害第13-14页
     ·志贺氏菌第14-17页
     ·志贺氏菌侵染肠道上皮的过程第17-19页
     ·志贺氏菌Ⅲ型分泌系统第19-23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 IpaH4.5 相互作用蛋白第23-24页
   ·志贺氏菌通过 TBK1 逃逸宿主先天性免疫第24-31页
     ·先天性免疫系统第24-26页
     ·胃肠道先天性免疫第26-27页
     ·丝/苏氨酸激酶 TBK1第27-31页
     ·IpaH4.5 泛素化降解 TBK1 逃逸宿主先天性免疫第31页
   ·志贺氏菌通过 Nalp3 调控巨噬细胞焦亡第31-37页
     ·Nalp3 炎症小体第31-33页
     ·细胞焦亡第33-35页
     ·IpaH4.5 通过 Nalp3 炎症小体调节细胞凋亡第35-37页
第二章 IpaH4.5 通过泛素化降解干扰宿主先天性免疫第37-74页
   ·引言第37-38页
   ·材料与仪器第38-41页
     ·材料与试剂第38-39页
     ·主要与设备第39页
     ·主要试剂配方第39-41页
   ·方法与步骤第41-49页
     ·细胞培养及质粒转染第41-42页
     ·志贺氏菌感染细胞第42-43页
     ·酵母双杂交筛选 IpaH4.5 相互作用蛋白第43-44页
     ·IpaH4.5 及其突变体 GST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44-46页
     ·免疫印记(western blot,WB)第46页
     ·免疫沉淀(Immunoprecipitation,IP)第46-47页
     ·GST-pull down第47页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第47页
     ·荧光定量 PCR 检测 TBK1 mRNA 的相对变化第47-49页
   ·结果第49-69页
     ·IpaH4.5 是志贺氏菌感染的重要毒力因子第49-50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 IpaH4.5 相互作用蛋白第50-52页
     ·IpaH4.5 GST 融合质粒的构建及表达第52-54页
     ·IpaH4.5 与 TBK1 相互作用第54-56页
     ·IpaH4.5 下调 TBK1 蛋白水平第56-59页
     ·TBK1 是 IpaH4.5 泛素化 E3 连接酶活性的底物第59-62页
     ·IpaH4.5 对 TBK1 的活性的影响第62-65页
     ·IpaH4.5 对 TBK1 相关蛋白水平的影响第65-67页
     ·IpaHs 对 TBK1 的影响第67-69页
   ·讨论与小结第69-74页
     ·讨论第69-73页
     ·小结第73-74页
第三章 IpaH4.5 通过 Nalp3 上调炎症反应第74-81页
   ·引言第74页
   ·材料与仪器第74页
   ·方法与步骤第74-75页
   ·结果第75-79页
     ·IpaH4.5 诱导 IL-1β 的分泌第75-76页
     ·IpaH4.5 与 Nalp3 相互作用第76-77页
     ·IpaH4.5 提高 Nalp3 蛋白稳定性第77-78页
     ·IpaH4.5 促使 Nalp3 泛素化第78-79页
   ·讨论与小结第79-81页
     ·讨论第79-80页
     ·小结第80-81页
结论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9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布鲁氏菌中国分离株遗传多态性研究
下一篇:中国北方古代人群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