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插件技术的漏洞扫描系统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漏洞扫描技术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漏洞扫描技术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漏洞扫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5页 |
| ·本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2章 安全漏洞扫描技术研究 | 第17-30页 |
| ·漏洞及漏洞分类 | 第17-21页 |
| ·漏洞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 第17页 |
| ·漏洞产生的原因 | 第17-18页 |
| ·漏洞的分类 | 第18-21页 |
| ·端口扫描 | 第21-26页 |
| ·安全扫描技术的基本特点 | 第21-22页 |
| ·TCP Connect 扫描 | 第22-23页 |
| ·TCP SYN 扫描 | 第23-24页 |
| ·秘密扫描 | 第24-26页 |
| ·认证扫描与代理扫描 | 第26-28页 |
| ·认证扫描 | 第26-27页 |
| ·代理扫描 | 第27-28页 |
| ·操作系统指纹扫描 | 第28-30页 |
| ·TCP/IP 栈指纹识别 | 第28-29页 |
| ·ICMP 栈指纹识别 | 第29-30页 |
| 第3章 漏洞扫描器系统设计 | 第30-39页 |
| ·工作原理 | 第30-31页 |
| ·总体设计 | 第31-33页 |
| ·扫描服务器的设计 | 第33-36页 |
| ·认证模块 | 第33-34页 |
| ·加密模块 | 第34页 |
| ·日志模块 | 第34页 |
| ·通信模块 | 第34页 |
| ·扫描模块 | 第34页 |
| ·结果处理模块 | 第34-35页 |
| ·主控模块 | 第35页 |
| ·多进程、多线程处理模块 | 第35-36页 |
| ·扫描模块、扫描客户端的设计 | 第36-37页 |
| ·扫描数据库的设计 | 第37-39页 |
| 第4章 漏洞扫描器系统实现 | 第39-49页 |
| ·服务端的实现 | 第39-40页 |
| ·数据库端的实现 | 第40页 |
| ·客户端的实现 | 第40-41页 |
| ·漏洞库的建立 | 第41-42页 |
| ·CVE 漏洞库 | 第41-42页 |
| ·其它漏洞库 | 第42页 |
| ·漏洞检测补修 | 第42-44页 |
| ·缓冲区溢出漏洞 | 第44-46页 |
| ·调用者 | 第44-45页 |
| ·被调用者 | 第45页 |
| ·调用函数结束 | 第45-46页 |
| ·CGI 安全漏洞 | 第46-47页 |
| ·漏洞扫描器的性能分析 | 第47-49页 |
| ·新的漏洞扫描系统本身具备的改善功能 | 第47页 |
| ·与非插件漏洞扫描系统比较具备的特点 | 第47-49页 |
| 第5章 漏洞扫描实例 | 第49-55页 |
| ·漏洞扫描器运行示意图 | 第49-50页 |
| ·扫描实例 | 第50-52页 |
| ·理解扫描结果 | 第52-55页 |
| ·SMTP 协议 | 第52-54页 |
| ·黑客如何利用该漏洞 | 第54-55页 |
| 第6章 安全管理中心(SOC)需求和设计 | 第55-59页 |
| ·安全管理中心的需求分析 | 第55-56页 |
| ·安全管理中心的模块定义 | 第56-58页 |
| ·安全管理中心建设的一些建议 | 第58-59页 |
| 结论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
| 附录 B 部分源代码 | 第65-67页 |